揭秘德化山寨的传奇故事 临时筑寨抵御千余倭寇
大多数山寨房屋破旧,少有人居住。
临时筑寨抵御千余倭寇
在国宝村水尾山上,还有一个名叫下井寨的小山寨。德化国宝乡民曾依靠这个山寨,抵御上千倭寇的袭击。
《德化县志》记载:德化县汛,兼辖岳尾、高洋……水口、郭坂等塘,领马步战守兵100名。作为一条进入福建腹地的交通要道,国宝也成为兵家往来的通衢。明朝时期,我国沿海倭寇泛滥,有倭寇曾深入福建腹地抢劫掠夺。
据《德化县志·武卫志》记载: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倭寇千余入德化,至下涌攻寨,半月余弗克,倭乃扶伤出,郭坂(注:国宝旧称郭坂)时方筑寨,基高四五尺,乡民集其上,负竹筏屋门以御矢石,竟日不避,倭亦重伤归营,民乃下拾战具。次早,倭见之,辄去,过邑西门,往攻仙游五十余日,总兵戚继光援至,倭遂溃。
下井寨距离村子并不远,修建在一个陡峭山峰的顶部。山寨并不大,占地一两亩,寨子外围,有一道结合山势修建而成的围墙,将山寨构建成易守难攻的“堡垒”。记者在下井寨看到,寨内还有一栋占地约100平方米,土木结构,早已经破败的房子。房前的空地被村民种满了油茶树。据介绍,这栋房子是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建的。早先村民抗倭时遗留下来的,只有草木丛生的石砌围墙墙基。
国宝多山寨,这与当时的动乱时局有关,与国宝人重视练武健身也不无关系。据叶志向介绍,国宝叶氏除了重视文化教育也尚武,仅在清代就出了叶芬、叶宗贤、叶秉钧三位武举人,其中叶芬为清嘉庆乙卯科中武举人第二十一名,庚辰科兵部会试挑选总千卫。
德化类似为抵御匪患而建的山寨很多,例如美湖乡阳山村午马山,有一座名为高龙寨的山寨,旧志载:“清初寇乱,里人陈为高率壮筑之,三日而成,集合近乡为唇齿,寇莫能犯。内有虬松,大数抱,今犹苍翠。”位于德化县城郊大龙山的唐寨,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县城筑城墙以前,与龙山二寨俱为附近乡民避兵之所。 (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徐艺星 郑光前 叶志向 李宏图 许华森 文/图)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