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超350万 多方发力惠及患者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王宾、田晓航)我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例超350万,死亡病例超200万……面对“健康杀手”癌症,用得上药、看得起病是患者的期盼。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有关部门通过推动新药创制、做好仿制药供应保障与使用、规范诊疗行为等举措,全方位发力加快抗癌“好药”惠及百姓、护航民众生命健康。
长期以来,抗癌药尤其是靶向抗癌专利药、原研药研发周期长,且投入大,而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限,让癌症成为普通家庭不可承受之“痛”。
为了让救命“好药”更快惠及患者,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提出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完善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在构建科学、系统的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同时,让安全、经济、有效的仿制药解决用药急、用药难的问题。
“强调创新与仿制并重,这是顺应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的有力制度安排。”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指出,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既能激励药品行业再创新,又推动解决罕见病、重大传染病、癌症等用药民生之“忧”。
为力降药品价格“虚火”、保障药品供应,2015年起,我国公立医院实行药品分类采购,其中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建立公开透明、多方参与的价格谈判机制。专家表示,对于抗癌专利药等具有市场垄断性的药品,这一机制有助于纠正药品价格形成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实现企业、患者、医院等多方利益平衡。
为确保诊疗质量安全、让患者“账单”上多省“真金白银”,卫生健康部门推动癌症等相关疾病精准、科学诊疗。及时制修订相关病种诊疗规范、建立健全肿瘤质控体系、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实现提升,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下一步还将继续推动抗癌药品合理使用,落实好药师处方审核及用药指导等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焦雅辉说。
破解靶向抗癌药“天价”的“困局”,释放原研药创新的“源头活水”,是减轻对进口抗癌药品依赖、提升药品可及性的根本之策。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卫生健康等多部门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截至目前,专项支持的包括抗癌药在内的一大批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有8个抗肿瘤药获得1类新药证书。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区,有了更多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增加,最终患者就更有机会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药专项产出的部分品种已产生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譬如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埃克替尼,其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已不低于国外药品,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定价策略大幅降低了进口同类药价格,提高了患者用药可承受性。新药专项还改造了200余种临床急需品种,涉及国家基本药物80余种,药品质量提升正在迈出关键步。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
-
曹操墓新发现起争议 小墓是弃墓还是长子衣冠冢
曹操墓新发现起争议旁边小墓是弃墓还是长子衣冠冢备受关注的曹操墓有了新进展。近日,河南省文物考...更多
2018-03-23 08:26:00
-
-
2000亿国资风险投资基金设立 国资委指导、国新发起
8月18日上午,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这意味着国企改革两大...更多
2016-08-19 13:51:49
-
-
2015年度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在京揭晓 令人眼花缭乱
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公布了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辽宁“丹东...更多
2016-01-13 13:50:19
-
中国专家称新发现的“另一个地球”不宜移居
2015-07-24 13:30:39
-
新华国际时评:乌法峰会指引上合组织新发展
2015-07-11 15: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