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武林探秘:几近失传稀有拳种 当年也曾笑傲江湖

2019-05-08 17:08:14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医武互通

坐镇诊所接骨授武

在郭新民心中,父亲痴爱武术又古道热肠,“父亲生前共有12个徒弟,学生超2000人,他不仅不收弟子学费,遇到家境贫困的,他还拿布票让徒弟去买衣服,他本人滴酒不沾,却常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人……”

郭清河有个很厉害的绝技,即让人用铁棍捅肚子却毫发无伤,这项绝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的众多弟子中,以其子郭新民,徒杨子芳、庄少卿、李梅生、施水树、林建南、郭武男等得其真传。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封建械斗曾在泉州地区连连不断,较大规模的有东、西佛的械斗,小的械斗有乡与乡、村与村、不同姓氏间的。为求自强自保,几乎村村有武馆。“人丁少的村庄担心被欺负,会雇请拳师教拳术,拳师一天10元还包吃包住。”郭新民回忆,上世纪70年代初,普通人月工资20多元,一套房子2000多元,而拳师一天的薪资就有10元!彼时,已“出师”的郭新民在晋江英林教拳“一个月有400元”,凭着一身好武艺,他掘得“人生第一桶金”,并在晋江结识迎娶了妻子。

在郭新民于晋江当拳师的同一时期,其父亲郭清河在晋江英林开了家正骨诊所。那个年代医武互通,习武之人几乎都会移轮接骨、推拿疗伤,他一边坐镇门诊救死扶伤,一边教村民习拳。

传习拳法

苦于“衣钵”无人传承

改革开放后,泉州武术重新崛起,乘着这股东风,郭新民到泉州市区东街一边教拳,一边为武馆的开张筹备。1994年,在多番筹备后,泉州崇德国术馆在市区东街揭牌。“崇德指的是尚武崇德,不仅要传武习武,还要讲究武德。”郭新民回忆,国术馆饱含父亲的殷殷期盼,然而正式开馆前,父亲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三年后的1997年,郭新民远赴泰国和柬埔寨当地武馆,传授五枚花拳,这一去就是四年,五枚花拳也随着他的脚步远播至东南亚。2013年,在郭新民和五枚花拳研究会理事长庄少卿的发起下,“金鑫杯”福建传统南拳精英赛在泉州成功举办,代表五枚花拳拳种的崇德国术馆,在大赛中收获了10枚金牌、6枚银牌、13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这意味着五枚花拳后继有人,但新一代习练者中,能全方位掌握拳种者寥寥无几。几十年来,郭新民一直在寻找可以继承其“衣钵”的弟子,无奈至今未能如愿。

地术拳侧重躺和滚的动作(庄昔聪演示并供图)

地术拳

方世玉嫡传此拳 “五不教三逐门”

一招“灵犬抖身”,双脚蹬地,双拳慢转,犹如猛犬抖落身上雨水,一阵杀气顿时扑面而来……这种强调“快如灵犬擒兔,猛似饿虎扑食”的拳术,便是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剑影实验学校校长庄昔聪的家传秘拳:地术拳。

因此拳灵感源于模仿犬格斗时的体态,且“狗拳”之名有失雅致,武林中人称其为“地术拳”“地术拳法”或“地龙拳”。

五枚神尼始创 方世玉的绝技

威风八面的地术拳,是哪位神人所创?又是如何传入泉州的?

地术拳的拳宗渊源,民间有两种传说。相传,明末清初,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有位尼姑名曰四月神尼,神尼为护庵修健身之术,但她的拳艺并不外传。后来,白莲庵参加反清复明,被清廷下令焚烧。四月神尼逃难永春,后将地术拳传授给永春陈氏。

另一传说则认为,此拳是清代“少林五老”之一的五枚大师所创,她晚年创立了“失手倒地,反败为胜”的偏门功法。大师把拳法传给高足苗翠花,苗又传给儿子方世玉,方世玉又把自己所学的罗汉拳、花拳融入其中,终成一代宗师。后来,方世玉将此拳传给永泰住元寺(现为广岩寺)的慧开和尚,慧开又传给福州南台老药洲的郑忆山,郑忆山又传给泉州北门武术世家的后人庄子深,也就是庄昔聪的父亲。

如今,庄氏地术拳成了泉州武林的独门绝技之一。地术拳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不过相较福州的地术拳已成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市级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名单,却找不到此拳的身影,仅泉州台商投资区将其列为区级非遗项目。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