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旧衣回收疏于管理遭贼手 爱心公益变生意公益莫成乱象

2020-01-09 10:13:25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困境:市民不信任致回收量剧减

对于市民的担忧,大林先生表示,他们也是有苦难言。

“全市100多个投放点,每隔3-5天要安排人进行回收,每个回收箱投入的成本包括人工费、运输、定点,成本相当高。”他说,回收箱带给企业的除了管理上的疑难杂症,还有如何维持下去的资金压力。

“旧衣回收箱刚开始投放市场时,每一家企业每个月都能收到七八吨旧衣,可现在少得可怜。”他说,这缘于投放回收箱的企业增多,其中难免有不正规的,导致市民对此存在不信任感。再加上一些社区因为回收箱的脏乱问题,也开始拒绝回收箱的投放。

而对于市民反映的管理不到位问题,他表示,因为成本问题,他们也不可能时刻盯着回收箱。对于一些收废品的人恶意破坏回收箱并取走旧衣服的行为,他们也很无奈。不过,针对记者反映的乱象,他们会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

位于美食街口的一个旧衣回收箱成摆设

出路

规范整治 明确责任管理部门

早在2017年,泉州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旧衣回收箱进小区,与小区物业携手,与业委会沟通协商,在回收箱满的时候通知去清理,方便管理也使得回收箱的实施更规范化。

“‘进小区’是旧衣回收未来的规范化发展之路,这是旧衣回收企业负责人的共识。”大林先生表示,现在回收箱多放置在路边,满了来不及清理,市民也不方便投放。遗憾的是,找不到主体管理部门,旧衣回收企业也难以施展拳脚。

记者了解到,除了工商部门对回收废品发放许可证,具体关于旧衣回收这块,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大林先生建议,公益回收旧衣是环保也是公益,政府部门应该明确管理部门,规范秩序。比如在小区、街道统一地点设置,给公益组织的旧衣回收箱设计统一标志,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公布正规的回收机构。在激发市民捐赠旧衣服,宣扬社会正能量同时,要将那些伪公益回收箱清出城市街面,避免因捐赠信息不畅、回收箱乱摆放影响道路通行等诸多原因,让公益性的旧衣回收箱受伤害。

整合发展成立回收公益联盟

“光靠公益组织举办宣传活动现场收集废旧衣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将回收箱网点全面铺开,引导居民主动投放废旧衣,才能形成长期的旧衣回收机制。”泉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爱心团队很少开展旧衣服回收的活动。因为回收来的旧衣服要经过洗涤、烘干、消毒、翻新、整理装袋等多道程序,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受赠者的想法。

“我女儿有很多很好的衣服想捐,有人跟我说要自己整理好,自己联系受捐人士,还要自己打包送到邮政,这实在太过麻烦了。”家住泉州市区的老人陈先生告诉记者,他觉得捐旧衣旧物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如果过程过于烦琐会降低大家的捐助热情,希望可以成立相关组织,让大家足不出户也可以捐赠衣物。

老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牵头,整合多家回收单位的资源,组成旧衣回收公益联盟。通过这个联盟有计划地做好旧衣服回收箱的设置与布点工作,同时开展上门回收服务。

位于刺桐北路的一个旧衣回收箱表面污损

透明管理公开回收流程信息

部分市民不信任旧衣回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回收流程的不透明。

市民庄女士建议,相关管理单位如果能借助技术手段,建立信息网,将回收流程做成“物流信息”,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展现在市民面前,将流程透明化,就能大幅度提升市民对于回收箱的信任。一旦建立信任关系,就会有更多人将旧衣投放到回收箱,这一项公益事业也将日益好转。

庄女士说,对爱心慈善这一行业的透明管理诉求一直存在,也在被不断加强。如果构建远程监控体系,对回收的流程进行实时监控,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回收流程的透明度,对促使装卸环节和清洁整理的规范操作起到有效监督的作用。进而,也将倒逼管理单位更为重视先进回收整理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积极提升管理能力。

多方监管引入第三方公益组织

“公益就是没有收益的事,有人愿意做是很好的。”华侨大学周老师学习的是行政管理,谈起旧衣回收箱,他十分支持,“要持续发展下去,政府的支持是很必要的。”

他表示,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社会公共资源的投入,支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旧衣回收管理乱象和信任度低的问题,政府应鼓励民间公益组织对开展旧衣回收的公益性企业活动进行监管。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分担民间公益组织的监管成本,对公益性企业实施奖励,多方位推动这一公益之举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