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尊重孩子行为 激发孩子内在自信潜质

2021-08-02 10:13:01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咨询:孩子5岁,平时在家里活泼开朗,唱歌、跳舞、讲故事等都很喜欢,回家也会模仿幼儿园同学的表情动作给我们看,但幼儿园的活动就不愿意参加,老师鼓励也不肯。我们鼓励她重在参与,做不好没关系,但是她很排斥。有时说多几句,还会哭出来“我就是不参加”,请问该怎么做?

先接纳并尊重孩子的行为

儿童情商教育指导师魏丽霞:从这位家长的描述看,女儿是一个爱好广泛、追求优秀的孩子。尽管她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但回到家里,会模仿优秀的同学的行为,从这一点上看,她也是一个善于欣赏、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家长很注重孩子教育,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够自信,其实,这有可能是性格内向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孩子自信心不足的体现。

如果孩子从小性格内向: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接纳孩子的特点,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接纳和尊重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基础。

不自信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信念模式是:1.自尊水平低:我没有价值,我讨厌自己;2.自我效能感低:我没能力,我很差劲,我没用。值得注意的是,内向的孩子,不一定不自信,基因也是内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内向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专注、较强的敏感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倾听、反思和深度学习等。

当然,内向的人也需要在必要时活泼一些,也要具备融入环境的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没什么问题,就不必太担心,接纳孩子的状态。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改变性格,做她没有准备好的事,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否定和不被接纳。所以,如果不是孩子非要参加的活动,她不参加也没有关系的。

如果孩子表现出有些不够自信:比如在一些常见的场合表现退缩,我们也是要先接纳她。

根据张怡筠博士解决问题的黄金法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可以先“共情”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她不愿意参加的原因,并理解和尊重她的感受。例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你平时在家很喜欢唱歌、跳舞、讲故事,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想在幼儿园参加这些活动呢?”

看看孩子是怎么回答的。有可能孩子是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而被人嘲笑,或是担心万一失败了很丢脸。如果是这样,很可能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比较高,害怕自己做不到想要的标准,不符合期待等。那么,家长要回想一下,平时是否对孩子要求比较高,有没有完美主义的情结?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

这些做法容易导致孩子不自信。

教养方式因素:对孩子期待过高,经常拿孩子和别人对比、严厉责骂或包办代替。具体来说,经常和别人比较,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而包办代替,就是替孩子做了孩子自己的事、替孩子做选择和决定,这是在否定孩子做事的能力,会让孩子产生低的自我效能感。

归因方式:悲观消极的归因也会让孩子不自信。例如,把成功归因于外界因素,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人格特质、能力等。

孩子不自信可以这样鼓励

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自信。

当孩子做错事时,批评孩子的错误行为而非人格特质。当孩子成功时,肯定孩子的人格特质而不是结果。不要对孩子说:“你跳舞跳得这么好,好厉害!”“你学东西真快,真聪明!”而是说:“看到你平时都在认真练习动作,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让孩子跟自己的以前比(做纵向评价),而不是跟别人比(横向比较),强调自我提高,只要孩子比以前进步就肯定他。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例如让孩子参与做家务等,6岁前的孩子对做家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从中获得“我能自己做成这件事”的感觉,收获成就感和价值感和自信心。

帮助孩子做积极归因。例如孩子有时失误,出现了差错,觉得自己很差劲:“这下别人都在笑话我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调整归因,这时可以说:“我理解你很想表现好,但是因为紧张,结果让自己失望了。其实,能力再好的人也有紧张的时候,所以,今天表现只是一次临时的意外状况,并不代表你以后一直是这样。你觉得下次怎么做,可以表现得更好?”

此外,还可以这样鼓励孩子:“我看到你虽然紧张,依然勇敢地上去跳,发生意外也没有停下来,而是坚持跳到最后,你真是一个有勇气的孩子!”肯定他勇敢、自信的特质,孩子就会越来越激发出内在的勇敢和自信的潜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