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立体化全时域模式守护景点百姓安全
2021-08-27 08:22:14 来源: 海西晨报
0浏览 评论0条
游客惬意地躺在礁石上听海浪看星辰,浑然不知潮水已悄然上涨。这时,空中出现一架无人机,闪烁着警灯,提醒游客赶快撤离。这架无人机来自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警航中队,连日来,它们或飞跃大海或盘旋山间,在高空排查安全隐患。
近日,厦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景区和非景区景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指挥情报中心积极落实,迅速开展规范景点整治警情接处工作,完善人员被困、溺水、安全事故等紧急救助类警情接处警“微预案”,植入接处警系统,接报警情可实现一键调用;动员部署“守护生命”志愿服务队结合专项行动加强执勤密度,各支联动志愿救援队增加应急值守人员,提升应急联动救援响应速度,构建“山海云地空”五位一体守护生命的大网。
“山海一体”立体式搜救
民间队伍硬核装备来助力
“快来人呐!环岛路有人溺水了。”8月24日17时,指挥情报中心接到一通焦急报警电话,对方称在思明区环岛路一国两制标语牌附近海域有一名男子溺水。
接警民警迅速指令市救生协会水上救援队和思明海防救援队的志愿者寻找溺水男子,并开展施救,同时调度何厝派出所、消防、海警、120等一起协同救援。
不多时,在水上救援队志愿者与热心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男子被救上沙滩,此时,男子呼吸微弱,志愿者立即调整了男子体位,打开其呼吸道,保持呼吸畅通,为120医护人员施救争取了时间。随后男子被送医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为了守护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百姓安全,指挥情报中心吸纳了民警志愿队、厦门市救生协会水救队、鼓浪屿海救队、厦门110义航队、思明海防救援队、集美519救援队、北极星救援队、驰鹰救援队等8支志愿服务力量,建立110联动志愿救援机制,打造24小时全时响应救援,实行山地、海域纵深守护和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加强性守护相结合的海陆空立体化全时域守护模式。
各志愿队伍采取“驻点+巡区”模式,覆盖岛内外守护力量较为薄弱的热点区域,配备应急快艇、声呐探测仪、遥控飞翼等几十种“硬核”装备,熟练实施山险营救、溺水救护、礁石登临等应急救援。
志愿服务还创新任务发布形式,通过党建e家App,向全体党员发布任务,由全体党员根据自身实际抢接任务,参与执勤守护,打造“近邻”党建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今年以来,依托110联动志愿救援机制,组织救援行动50次,营救群众54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