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整改实行“五个一律” 拒绝整改一律暂停使用
2021-09-01 16:37:02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条
景区
24小时监控
加强高风险项目监管
我市将严格要求景区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电梯等特种设备以及栈道、玻璃栈道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以及地质灾害、火灾(含森林火灾)等隐患排查整治。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警示或提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划定安全警戒线,建设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同时,还将设立安全巡查督导员,并建立常态化巡查制度;设置安全探头,对事故易发多发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实施24小时监控,对人员聚集和可能发生安全隐患行为及时发出警示。严格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娱乐项目安全监管,依法依规禁止不适合人员参与。涉水区域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游乐设施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并配备足够的救生设施设备。对含有沙滩、人工泳池、海滨浴场等涉水区域的景点,需配备至少1名救生员,负责安全监管以及突发事件处置,并就近配备救生筏、救生绳、防水手电筒等救生装备,严防发生溺水等意外事件。
非景区景点
江河沿岸设置安全探头
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市将加强非景区景点的安全管理,加强沙滩、礁石、海岛等区域管理、防范,在人员密集、事故易发多发的海域、江河、湖泊沿岸设置安全探头并加强视频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前预警、立即整改。在滨海暗流、离岸流等涉水隐患重点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划定警戒范围和警戒线,做好巡查、提醒和劝导工作。加大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实现治一个点、少一处危险。
同时,还将加强城市公园安全管理,对绿地、临水、亲水地带,山体危石、假山雕塑、滑坡地带等进行隐患排查。公园水域科学配置围栏、水深标尺、救生圈等设施设备,在醒目位置标明救生电话、救助常识。网红打卡地等人员易聚集临水区域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识建设,安排专人疏导人流、车流,避免人员聚集。
涉水危险区域
设置警示标识
禁止群众进入
我市将加强对江河湖海水库等涉水危险区域的安全管理,落实江河水库安全管理措施,对水域统筹布点,合理配置安全设施,不定时安排人员巡查,禁止群众进入危险江河和水库管理区域。严格按照预案做好水库、拦河闸(坝)泄洪时相关疏散管理工作。在临水、临崖路段,漂流、游船、攀岩等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牌。
此外,还将加大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游览步道、漂流河道、护栏、码头等各类游乐设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和区域要停止使用或关闭。
全面排查各类自然保护地山体危石、滑坡、临水区域及森林火灾等安全隐患。在渔港码头、防洪堤、渔排养殖区及其近岸码头、“水乡渔村”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体育场馆、运动项目和群众健身设施加强救生设施设备、救助人员配置。
旅行社
强化团队安全管理
严禁组织游客到未开放景点
旅行社必须选择符合资质条件的车辆和驾驶人,签订规范的租车协议,合理安排行程,避免因时间紧凑超速赶路。旅行社严禁组织游客到存在安全隐患以及未开放的景点和未开发的区域旅游。
此外,旅行社还要加强导游等从业人员培训,督促导游落实游客安全告知事项,提醒游客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加强个人安全防范,特别是加强节假日、旅游旺季等游客密集时段团队安全管理。 (记者王金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对道路停车泊位涉及违规经营进行专项整治
昨日,记者从泉州市城市管理局获悉,即日起至9月上旬,泉州市在中心城区开展公共空间违规设立经营性...更多
2021-06-29 11: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