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不能大意 超1/5患者曾走失

2021-10-27 11:33:52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急急急!寻人启事求转发,必有重谢……”在微信朋友圈,时不时会看到这类信息,长长的一段外貌描述后附着老人的照片。这背后,是阿尔茨海默病在作怪。

据悉,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50年将突破4000万。日常生活中,老人做菜咸了,变得比以前容易发脾气,都可能是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家人们可千万得注意。

超1/5患者 就诊前曾走失

近日,张先生带着母亲苏阿婆来到泉州市第三医院老年精神科就诊,王丽莉主任接诊后了解到,苏阿婆原来性格和善爱交际,但现在脾气暴躁,不料理家务,还总是丢钱。前两天说出门买东西,却迟迟未归,直到半夜才被邻村的人送回来,可把家人吓坏了。

“通过家属的描述和患者的自述,结合查体及理化检查,确定苏大娘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王丽莉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日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影响高达90%的痴呆症患者,它不是自然老化的结果,而是一种疾病。

“在接诊的病例中,超过1/5的患者是在走失后才被家属带到医院就诊的。”王丽莉表示,与其他疾病一样,阿尔茨海默病也是一个“早发现,早治疗”便能基本控制病情的疾病。“如果发现妈妈煮菜咸了,一定要引起注意。她不一定是盐放多了,可能放了两次盐,自己却记不住。”王丽莉说,老年人忘性大、容易发脾气时,子女也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是父母衰老的正常表现。

年轻人日常健忘 别太担心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年轻人出现记忆力差的情况,常常记不住有没有锁门、有没有关水龙头等,王丽莉说,这类健忘并不等于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大多数年轻人健忘是焦虑惹的祸,这与当下工作竞争激烈、超负荷工作、人际关系紧张、经常熬夜等密切相关。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明确个人定位,调整心态,舒缓外界压力,制定合理的目标,学会享受生活乐趣,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绝大多数是老年人,但也有特殊个例。”王丽莉告诉记者,曾有位家族遗传史的病人,37岁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而这位病人的亲叔叔在40岁前也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早识别早治疗 更好地保留智力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了《痴呆的10个警示症状》,包括记忆减退、做不好熟悉的工作、语言能力减退、搞不清时间跟地点、判断思维能力减退、把握做事进度有困难、东西放错地方、情绪和行为出现改变、理解视觉和空间信息有困难、从工作和社会活动中退缩。

王丽莉提醒,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是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到院就诊。“很多人对于这个疾病仍存在认识误区,导致我国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近60%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才首次就诊,坚持服药的患者比例也较低,服药3年以上的患者比例不到30%。”据悉医院计划进入社区,用量表进行阿尔茨海默病的初筛,为有患病风险的老年人提前开展认知功能训练及运动功能训练。

康建楼医生建议,老年朋友平日里多用脑、增加社交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可有效预防或者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如果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怎么办?康建楼医生介绍,首先要正确认识它,这是自然生理结构的变化,不要恐慌,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其次,尽量要多些时间去和患者沟通,多些愉悦的心情,常陪他们出去走走;最后,尽早去医院诊治,有效用药能够延缓病症进展速度。

指导医生

泉州市第三医院老年精神科

王丽莉主任 康建楼医师(早报记者 李菁 郑怡君 通讯员 林伯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