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蓝图 我落实】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让公交更智慧
2021-10-28 14:49:58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条
新能源公交“小蓝”
建设“公交都市”,完善“环湾快线+常规公交+微公交”体系,逐步形成大中运量为主导的公交体系。
——摘自泉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泉州网10月28日讯(记者 陈小芬 王柏峰 文/图)日常出行,很多市民会选择公共交通。坐新能源公交“小蓝”从泉州中心城区跨进县市区;骑上色彩鲜艳的“小黄人”漫游在大街小巷中或是山线水线;坐到观光车型的社区巴士“小白”或公共三轮车“小红”上,就能观赏古城内的街景、著名景点……过去五年,泉州初步建成“公交+慢行”公共出行系统,绿色出行深入人心。
公共自行车“小黄人”
现状:多彩交通直通百姓家门口
如果说公共交通是绿色的,那么泉州的公共交通除了绿色环保外,更是多彩的。
为配合泉州“城市双修”规划发展工作的需要,2016年,泉州在全省首创块状运营模式,于古城区6.41平方公里内开通微公交“小白”。身材娇小、色彩清新的“小白”不仅解决古城居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接驳难题,也让古城的游客惊叹“坐着敞篷巴士,徜徉于刺桐城的美景中”。如今的“小白”已拓展至笋江公园、接官亭等绿地。
2020年5月,满满泉州味道的边三轮“小红”现身泉州古城,不仅给市民带来重温曾经慢生活的体验,也在古城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交通角色。
2016年6月公共自行车“小黄人”亮相泉州街头,自此泉州掀起绿色时尚骑行风。如今“小黄人”的足迹不仅在泉州中心市区的鲤城、丰泽,还走入洛江、台商投资区、泉港、安溪等地。
2018年泉州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等“多彩交通”。近些年,泉州结合城市特点,通过分项实施,目前基本构建起“公交+慢行”,中心城区街头可见纯电动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公共三轮车“小红”同框,实现“多元文化、多彩交通”的泉州特色。
不仅可选择的公共交通方式多了,公交线网也长了。目前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已延伸到洛江、晋江、石狮、南安、惠安等县市区,公交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服务对象人群不断扩大。硬件设施的投入让市民出行选择变多,而智能化则让出行更便捷,当前泉州公交已实现移动扫码、公交卡、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
公共三轮车“小红”
蓝图:构建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
2018年10月,泉州正式组建泉州公交集团。2019年1月,实现石狮中心市区公交100%国有化运营,正式拉开环湾公交一体化整合的序幕。在市域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未来3-5年时间,泉州将逐步推进市县公交资源整合,促进城乡公共交通均衡化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同质同价”标准化、均等化公交服务。
按照泉州“一湾两翼三带”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城区不断扩大,城市组团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为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推进公交信息化、探索微循环公交模式,今年6月,泉州启动新一轮公交两项规划编修工作。按照两项公交规划,将进一步优化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布局,完善主干道路、跨县域的快速公交线网连接,扩大公共交通服务网络覆盖面,不断完善常规公交、中型公交、社区巴士、公共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公共停车场“六位一体”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
泉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五年,泉州将构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现代化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公交运行机制和服务品质,逐步构建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服务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公交体系。同时加快建立大数据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提升公交智慧化运营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公交、智慧公交。
社区巴士“小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