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黄两姓禁婚十代祖训被破除 当地居民交口称赞
2021-11-23 15:27:05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条
“终于可以放下压力,跟心仪的她表白了。”近日,家住鲤城区浮桥街道金浦社区的吴军(化名)得知社区举行仪式正式破除吴黄两姓不通婚的陈规旧俗后,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
此前,因为一则祖训,金浦社区吴氏一族与对江黄姓不得通婚,影响了当地10代人。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的推进,文明新风渐入人心,流传了200多年的禁婚旧制终于被取消,当地居民交口称赞。
因陈规旧俗
遇心仪女孩不敢表白
吴军之前在外省读大学,同学院有个女同学也是泉州的,两人关系不错,很聊得来。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回到泉州工作,仍保持着联系。渐渐地,吴军对这位女同学有了好感,希望两人的关系能更进一步。未曾想,他还没向长辈提出这件事,就先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社区吴姓族人不能与对江黄姓族人通婚。他心仪的女同学就是对江的黄姓族人。“家里的长辈对祖辈流传下来的祖训非常在乎,根本不可能改变想法。”他只能将那份爱意默默藏在心里。
谁知,意外来得快,去得更快。日前,浮桥街道金浦社区六柱祖祠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告祖仪式,正式破除吴黄两姓不通婚的陈规旧俗。
“现代社会,年轻一辈的沟通交流频繁,如此陈规旧俗,早就应该废除。”吴军说,听到这个消息,身边不少同村的小伙伴也拍手叫好。
因一则祖训
吴黄两姓禁婚十代
一则祖训,让吴黄两姓不通婚,这其中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金浦社区以前分大宅尾、下角、六柱、顶角四个角落,98%以上的居民都姓吴。”金浦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国情介绍,吴姓与黄姓不通婚,至今已影响10代人。“若族中有和姓黄的对象谈恋爱,家中长辈也会阻止,而托媒人介绍的时候,也是先排除姓黄的人家。”他感叹,多年来,族中甚少与黄姓结亲,就算不惧反对成婚了,也始终得不到家族长辈的祝福。
“从小就听老一辈讲述这一先祖遗训。”金浦社区居民吴桂生今年60岁,他告诉记者,相传200多年前,当地一青年娶黄龙江北的黄氏为妻,婚后不幸身亡。黄氏执意回娘家另择良配,婆婆郑氏希望她能留在吴家,养育幼子做节妇,并再三前往黄家恳求,屡屡被拒。郑氏认为黄氏有违“三从四德”,故而发下重誓:凡吴氏子孙不得与对江黄姓结为姻亲,如有违誓者,不得圆满善终。
随着时代发展,这则祖训早已成为族人心中的一根“刺”,阻隔婚姻自由。
为造福子孙
移风易俗破除禁婚
近年来,泉州移风易俗蔚然成风,社区居民的观念也逐渐发生改变。为了破除陈规、造福子孙后代,今年1月起,在金浦社区居民吴桂生、吴端明的牵头下,族中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成立金浦六柱应清公管委会,三次召开关于“破除禁婚,举行公祭仪式”的座谈会,并发放倡议书,征求族人意见,得到了居民的支持。
经过近10个月的协商探讨,“破除婚禁”的告祖仪式顺利举办,自此,吴黄两姓可以自由通婚,不必再承受祖训的压力。
“破除禁婚旧俗,支持通婚自由,是民心所望。移风易俗势在必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助力社会新风持续向善向好,这种基层正能量需要大力支持和赞扬。”鲤城区委文明办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鲤城区持续构建政府引导、群众主导、社会团体跟进“三方合力”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齐抓”的发展格局,通过深化丧事扰民网格化综合治理,推进丧事简办,落实婚事新办、神事不办,巩固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的新风尚,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婚丧喜事节俭化、民间习俗规范化,让文明新风吹遍古城,浸润人心。(□本报记者 黄枫 通讯员 李淑媚 文/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