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宝盖山雄奇壮阔“气场”强大 “走心”内涵侨乡意象

2021-11-11 10:13:04 来源: 石狮日报

0浏览 评论0

我,是石狮宝盖山,坐落在石狮人的家门口。我在这里历经沧海桑田,看遍潮起潮落。时光轮转千年,我,与你一见如故。从古至今,当诗人遇到我,语言变得优美灵动,山水有了诗情画意……你知道吗?在诗人的视角下,我是什么样的?

雄奇壮阔“气场”强大

清代道光《晋江县志》中有记载:“宝盖山在二十都,距郡城东南四十五里,俗名大孤山。”宝盖山,是泉州湾出海口的制高点,山顶雄踞着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万寿塔。明代《八闽通志》称“商船自海还者,指为抵岸之期”,万寿塔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见证了10至14世纪泉州海上贸易的繁盛。

“宝盖峰孤控海东,西来金马远争雄。手摩霄汉千山尽,眼入沧溟百岛通。虎豹风生幽涧底,鱼龙云起大波中。天涯恍有神仙气,一啸冷然若御空。”明代安溪进士詹仰庇登上宝盖山,有感而发,描绘了宝盖山峰耸峙,雄踞海边的“气场”,这里视野开阔,是绝好的航标之地。千百年来,宝盖山万寿塔守望着这一片蔚蓝色的大海,成为侨乡人民经营海上商贸的航行指引。

“千寻碧玉削芙蓉,碍日含风四五重。海入扶桑惊浪涌,山回葱岭翠微浓。擎天八柱空驱石,绝世三维见此峰。薄暮茫茫秋雨急,愁云何处隐飞龙?”明代朱梧的这首诗展现了另一种景象,在风雨浪涌中,宝盖山岿然屹立擎天的豪壮气势。

“走心”内涵侨乡意象

万寿塔是镇守海口、护佑商旅的精神寄托,《闽书》记载:“昔有姑嫂嫁为商人妇。商贩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万寿塔即石狮人最为熟悉的姑嫂塔,望夫成石的传说承载了泉州民众对海洋贸易的历史记忆。

万寿塔用花岗岩砌筑,为五层八角空心楼阁式塔,塔身为空心筒构造,首层外有环廊一周,西侧接石构抱厦,第三至五层设有平坐、勾栏。明代诗人黄克晦咏姑嫂塔:“绝顶芙蓉塔,空怜结构劳。影孤悬碧汉,风格壮寒涛。元气苍苍阔,冥心杳杳高。时闻环佩响,二女出游遨。”这首诗赞叹姑嫂塔像一朵芙蓉般美妙,想象姑嫂二人遨游空中,身上的环佩发出悦耳的声响,黄克晦的神来之笔展现了姑嫂塔“走心”的侨乡文化意象。

此外,黄克晦还有诗云:“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鲛宫依断石,僧路入平湖。急雪飘难聚,飞禽过自呼。青天憎独立,谁复插浮图。”这首诗风格一变,但主题仍然是凸显姑嫂塔的高耸入云。

如今,万寿塔已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她不仅坚固如磐,更是可触摸的侨乡亲情。

山海城交融沉浸式体验

道光版《晋江县志》“宝盖山”条目记载:“山南五里许有虎岫岩,云石光润,林木青葱,濒海特胜。”虎岫寺位于宝盖山东麓,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主奉玄天上帝,明清诗人都曾到此游历,留下诗作和对联。

“天风吹落海云关,岩穴虚明渐可攀。时见凌空诸鹤下,更闻说法一僧闲。鳌城吞吐中秋月,虎岫逍遥落日山。释子若逢相借问,近来俯仰在人间。”夕阳时分,明代诗人庄一俊登临宝盖山,落日余晖中,看云卷云舒,品虎岫氤氲。他远眺永宁古卫城,月色下,是山、海、城的对话。

古代诗人到此“打卡”,寄情山水留下“游记”耐人寻味,而今,本土石狮诗人也书写着心中的乡愁,他们将宝盖山的文化元素活化,带给我们沉浸式的体验。“凝望千年的眼神,凝结侨乡万般风情,柔嫩的双肩,撑起半边天,从此,闽南汉子漂洋过海,义无反顾……”李国宏笔下,描绘了姑嫂塔守望千年的剪影;“是哪里的风景如此清纯,山入画水也入画,那是孟春盛开的相思,遇上初夏的雨飘落的缕缕牵挂……”吴泽荣寓情于景,咏叹悠悠乡情;“你怎能知道,天赐给你的爱情,是让你去看日出日落,听潮来潮往,守着一片苍茫,守着月华下的微叹……”蔡白萍细腻的文字,留下美的想象;“石头早已没有了棱角,千年的风销雨蚀磨不尽你的锐气,你屹立的姿势仍是沉重的感叹号,没有生命的石头,因为组合了你,便成就了自身的价值,有了千年的神韵……”高寒的诗句赋予姑嫂塔生命的意象,穿透力扑面而来。

如今,石狮宝盖山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我们跟着诗人游宝盖山,我们看到——天光云影共徘徊映衬下的养眼绿意,石窟公园、花海谷公园、学府公园是休闲的乐园;我们听到——山海城交融的自然交响曲,峡谷旅游路串联起繁华城市与山、海的一路风景;我们感悟——侨乡文脉绵延不断的力量……每一处,都是永远读不完的诗篇。(胡丹扬颜华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