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之际看镇村
观察二:
乡村干部善思善为
洪濑镇的大洋村,曾是洪濑最偏远、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小山村,如今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人和物雅,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有人会说,大洋村的脱胎换骨,靠的是向上争取资金,跑“部”前进。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大洋村村财政十分困难,村部至今还在一个墙角已有裂缝的石结构老房子里办公。可大洋村一招招“化无为有”的妙招、实招,让人们不得不对村干部颇有创意的做法“点赞”。
大洋村是洪濑镇最偏远的乡村之一,如今这里建起老人活动中心
比如,村里的路灯架设好了,可每月的电费该怎么解决?村里虽然没有村财,可村里却不是简单地让其自生自灭,而是将路灯连接到村里一香火鼎盛的寺庙里,用大家捐赠的香火钱来支付路灯电费。向村民打听,村民很认可村里的做法,大家认为,来自于百姓,造福于百姓,村民们没意见。
又比如,村里新建的拜埔公园,有花有草、有水有树,可村里没有固定的收入来维护公园,怎么办?村里想了个办法,将公园里的水塘外包,外包收入用于公园日常维护,以塘养园,又一次“化无为有”。
村里有不少的特困户,不想办法扶一把,特困户怎么也无法摆脱困境。村里没钱,却不缺点子,村干部发动一些在村里发展中受益的人群出手相帮。比如,要帮助特困户曾华北建设安居工程,村里就找到承包公园建设的工程队,捐出了2万元,再加上部分相对富裕的村民的捐资,49000元的安居工程款就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