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细宗:功成身退却熠熠生辉

2018-03-07 10:36:36 来源:泉州企业家杂志 责任编辑:宋春兰

0浏览 评论0

泉州企业家杂志记者 宋春兰)“事实上,我已经4年没进办公室。” 蒋细宗直言不讳。或许是半个多世纪的经历让他觉得,坦诚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有人曾说,脸上的纹路是时光的雕刻,每一条纹路都有一段岁月留下的故事,想必蒋细宗就是如此。但他的故事里主角不是自己,是惠安的石雕产业。因为他不单是福建一家颇有名气的惠安石雕企业豪翔集团的董事长,更是惠安石雕石材公会会长。

蒋细宗:功成身退却熠熠生辉

雕艺产业是惠安特色支柱产业,已发展成为国内产业规模最大、工艺水平最高、品种最齐全、设计加工能力最突出的雕刻产业基地,产业集群规模达200多亿元。2016年,惠安县雕艺产业增加值超65亿元,产品远销全球各地,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占全国同行业的半壁江山。

办公室里,书柜里倾倒的书堆、桌面上杂乱的报刊文件以及未能成功通电的茶盘都印证着他的第一句话。打开话匣子,随手拿起几本旧书,历史和故事就像抖落的灰尘,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洗脚上岸 渔夫的变形计

惠安石雕厂是一家名满天下的国营石雕厂,具有千年历史的惠安雕艺,大多由这家雕艺厂对外输出。这种光荣与使命,在20世纪90年初期逐渐淡化,而后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国营厂这艘巨轮的陨落,并未让这个千年技艺断代,却换来了这个产业千帆竞发的繁荣,蒋细宗便是其中一帆。

1993年,靠海吃海的惠安崇武人蒋细宗。在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号召下,穿上皮鞋,换上西装,只有5万元创始资金的他,再向农村信用社贷款20万元,与十几个股东以及香港的一家公司开办了一家合资企业,投资墓碑生产,自行出口。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一些外贸公司转接进来的墓碑业务订单爆发式增长,订单主要来源日本。墓碑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就意味着高额的人力成本,再加上资源匮乏,导致日本的墓碑价格高昂,日本也试图将墓碑生产转向韩国,但均不及当时的中国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制造业成本优势,因此,雪花般的订单飞向惠安。因为死亡率的稳定,让墓碑生产成为一项可持续业务,到1995年的短短几年,兴起了200多家墓碑生产企业。墓碑生产成为了多数惠安石雕企业在创业中的第一桶金,甚至至今仍有很多企业将其作为主营业务。

至此,事物的两面性凸显出来。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墓碑生产企业让原本供不应求的市场趋近饱和,企业之间开始价格战,恶性竞争,原材料、荒料价格成倍上涨,可售价基本没什么变化。对大企业来说,墓碑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小企业却难以支撑。200多家墓碑生产企业只剩90多家,蒋细宗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作为惠安石雕石材公会的会长,坐立不安,他号召所有的墓碑企业要团结起来,共同与日本采购方谈判。

2010年11月20日,这个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他倡议组织的福建省石材协会出口碑石专业委员会共同倡议出口日本碑石提价20%。他亲自起草福建省碑石经营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有理有节提出出口碑石亏损的主要依据取得日本石材协会与会代表的理解。成功地与日本采购方达成一致意见,价格统一上浮20%。

不是大师胜似大师

惠安开始致力于雕艺产业的转型提升,培育大师经济,用高质量的发展来代替粗旷型的生产加工,出台了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和行业准入条件等多项文件,鼓励创建大师工作室,评选大师文化企业,加强雕艺品版权保护,助力雕艺产业的发展。

墓碑市场的饱和,蒋细宗早已预料到,价格保护也不过是帮助其他企业喘息的缓兵之计。早在2003年,蒋细宗与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刘国文成立另一家公司,用多样的商品生产代替了单一简单的产品生产。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加快了城市发展的进程,城市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让他意识到园林景观雕刻市场的巨大需求空间。

惠安雕刻技艺可追溯至崇武镇五峰村,此村1000多年来多以石雕为业,石匠雀起、名匠辈出。早在光绪年间五峰村人就在各地开设石雕铺店,承接省内外贸易,拓展市场。闽南一带不少的楼房和寺庙装饰都出自惠安石艺师之手。改革开放之后,惠安雕艺产业成了“两头在外”的产业,惠安人雕建了国内外不少知名的城市地标。就豪翔公司来说,深圳万福广场《九龙柱》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安徽《九华圣经》大牌楼获“中国营造技术创新奖”……

因为不少令人称道的作品出现,相关部门找到这位豪翔的当家人,想为他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牌匾,“我不是大师!”他一口回绝了,“我懂点经济,不擅长雕艺。”但是,他擅长与大师合作,比如刘国文,比如说聘请高校教授来带领设计团队,与院校协作进行作品开发,比如说聘请专业艺术家为顾问。

不管是借助外力的设计提升还是自身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从石艺师到工艺美术大师,从产品到工艺品,这条路,惠安走了很多年。从2001年开始,惠安县连续举办了10多届中国惠安雕刻艺术节、中国惠安传统雕刻大赛、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极大地促进传统雕艺的传承与创新。

自2012年起,惠安就开始致力于雕艺产业的转型提升,培育大师经济,用高质量的发展来代替粗旷型的生产加工,出台了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行业规范管理意见和行业准入条件等多项文件,鼓励创建大师工作室,评选大师文化企业,加强雕艺品版权保护,助力雕艺产业的发展。2012年、2013年、2017年惠安已经相继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雕刻艺术(雕刻)之乡”“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世界石雕之都”称号相继落户惠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惠安县有雕艺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逾10.8万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中国石雕艺术大师6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7人、省级工艺美术名人48人,中、高级工艺美术师600多人。2015年,惠安获评“世界石雕之都”,这个里程碑式的称谓让惠安雕艺产业的发展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安这个千年的雕艺产业,在年轻人的手中,更能迸发出活力与魅力。”

不久前,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大放异彩,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挪威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 10个省市的客商及嘉宾共3000多人出席开幕式,世界大舞台搬到了家门口,惠安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而对于国际化,蒋细宗早有准备,在接班人的培养上,他先是让自己的儿子在生产车间工作1年多,然后在国内大学学习日语一年半, 随后送去日本,在外语学校学习2年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3年,并在日本企业工作1年后才回国。这不同寻常的培养道路,用蒋细宗的话来说:“既然注定要吃石头的饭,那就有的放矢。” 他明白,与过去放下裤管就能当老板不一样,未来企业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格局的掌舵人。

他的想法如今得到了验证,除了国际雕艺节,惠安大手笔建设由世界雕塑公园、世界石雕之都展示中心、雕艺博物馆和大批大师工作室群组成的惠安雕艺文创园,既是交易交流平台,又是创业大平台,同时也融入了惠安文旅大趋势中。

目前,雕艺文化创意园内已有40家企业入驻,包括工艺大师13家,以及3个高等艺术院校教授创意、传习工作室。以雕艺文创园为“点”,以县道308线雕艺景观大道为“线”,延伸至崇武、山霞两个雕刻产业核心区。

家门口的世界舞台和国际化平台,资源的触手可得让蒋细宗不用再东奔西走,4年前,他已将企业全权交由儿子接管,自己去负责惠安石雕石材行业的事务。而在不久之后,这个会长职务也将交予年轻的副会长担任。他说:“惠安这个千年的雕艺产业,在年轻人的手中,更能迸发出活力与魅力。”

参与评论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