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泉州:市舶司岁入百万缗 刺桐城可闻万国音
■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过广州港
■后渚古船震惊世界被誉“当时最好海船”
■朱熹三代人在泉为官讲学,“民风更变”
■建造安平桥,为全国最长梁式石桥
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土一艘南宋沉船,震惊世界。这艘载重200吨、被誉为“体现当时世界最高超造船技术”的海船,见证了南宋时期泉州港和刺桐城的辉煌。
南宋,因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被后人诟病,但宋廷南迁带来的江南大开发让泉州获益良多。特别是泉州比广州更靠近京城临安的地理优势,使宋廷十分重视和扶持泉州的海外贸易,泉州市舶司成为南宋两个市舶司之一。泉州港由此赶上并超过广州港,甚至,中国与外国的航线距离、日程、方位,多以泉州为基点。
这一时期,泉州的人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来泉经商或定居的外国人更是遍及亚非欧。《光明之城》的作者雅各·德安科纳在刺桐城里,遇见过印度人、犹太人、法兰克人、亚美尼亚人等,能听到100多种口音。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大人物不能不提——朱熹。不仅一代儒学大师朱熹本人,他的父亲、儿子均在泉州为官讲学传道,留下了众多史迹,特别是那句泉州人备感自豪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至高评语。
□东南早报记者 蔡紫旻
意大利人雅各·德安科纳在泉州生活了半年,写下《光明之城》手稿。
泉州市舶司复原图,泉州市舶司为南宋两个市舶司之一,与广州市舶司并驾齐驱。
宋廷南迁 泉州地理优势显现
两宋时期,泉州港经历了三次飞跃,其中两次在南宋,分别是:南宋初年,泉州港赶上广州港,并与广州港并驾齐驱;南宋末年,泉州港超过广州港,由此进入极盛时期。
宋廷南迁,使泉州更加靠近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消费中心,加速了泉州港的发展。
宋代从海外进口的货物,大部分是香药珠宝等奢侈品。由于统治阶级对海外进口物品实行严格管制,乳香等香药为政府专卖物资,由市舶司全部收购。海外舶来品调运到京师,沿途要耗费巨额费用,因此统治阶级希望进口香药的港口尽量靠近京城临安。
按照南宋规定,泉州市舶司调运到杭州限三月程,广州限六月程,所以泉州比广州更便捷,可以减少舶货调运的耗费。因此,南宋朝廷格外重视和扶持泉州的海外贸易,泉州港一举成为靠近消费中心的核心港口。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2014-04-03)【高清图刊】那些年,泉州人的异国风情
- (2014-02-1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海丝遗韵千年 文都留存史迹
- (2014-05-14)新丝路·新梦想:泉州千年古港的复兴计划(高清)
- (2014-02-13)泉州港谱写海洋文明篇章 造船航海传播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