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灿:探索木语蕴雅意 艺术魅力自天成

2021-07-28 15:26:27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大师名片

徐锦灿,男,汉族,1971年出生,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特色专业领军人才。从艺30年来,在继承传统木雕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探索木头自身的语言,因材施艺赋予每寸木头无限的生命力,形成人赋自然的艺术风格。

因形赋意 探索木语蕴雅意

徐锦灿出生于台商区张坂木雕艺匠世家,是“南派”艺匠传人。为了继承祖传技艺,中学毕业后的1987年随父学艺,1996年在厦门东邦工艺有限公司任车间主任,2000年创办木语工艺品厂任厂长兼艺术总监。为了更加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木雕的世界里,他还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并先后到闽江学院美术系、集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江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求学进修并结业。

在三十年的雕刻艺术生涯中,徐锦灿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用眼睛和心灵去探索木头的语言,充分运用木头自身的纹理、颜色、层次、结构等,发挥每一寸木材的语言特质,施以生动明快的技艺刀法,用不拘一格表现手法,突出表现作品相物而赋形的艺术特征。其作品屡获国家级艺术大师精品大赛“金奖”并入选福建工艺美术名家集。

作品《圣观音》《地藏王菩萨》入选首届中国当代佛教艺术展。作品《有福》《古道禅风》被福建省艺术馆永久收藏,作品《宁静致远·观音》被福建省精品馆永久收藏。作品《禅》荣获第六届中国(合肥)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天问》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踏雪寻梅》荣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巧夺天工·金马奖”;作品《宁静致远·观音》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精品奖”最佳传承奖。

在泉州浩瀚的文化艺术星空中,木雕无疑是一颗闪耀的明星。泉州台商投资区是木雕产业和技艺传承的集中地,也是当地文创产业支柱。当地木雕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和本地匠人们的坚守密不可分,徐锦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走进徐锦灿的徐氏木语的展厅,氤氲的木香扑面而来,笑容可掬的弥勒佛,造型独特的观音,一件件形神兼备的作品让人们眼前一亮。《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徐锦灿立体圆雕中的得意之作,曾获厦门文博会金奖,以嫦娥奔月的典故为题材,诠释着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作品以桧木为材料,光滑细腻,韵味极佳,古典之美悄然流泻。技法上线条细腻流畅,脸部表情极为生动传神,充分体现出主人翁婉约含蓄的艺术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

《童子拜观音》也是徐锦灿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取材于崖柏,巧妙地运用木材中行云流水般的天然纹理结构,造像中观音大士神态自在安详,童子站立于云端、双手合十虔诚参拜,其无不洋溢着菩萨的慈悲与光明,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于内心静观四谛真理,以进入清静无我的超然境界。

意境悠远

艺术魅力自天成

徐锦灿还致力于探索如何进行创意创新,进行由传统向创意转型。对于进行转型的灵感闪现,徐锦灿回忆说,在2005年参加惠安第三届传统雕艺大赛结束后,他闭门静思,对自己多年来学习和创作的作品重新进行审视,决心创作有生命力的作品。于是他开始更加注重以独立的个性思维来激活材质的灵性,为有限的材质赋予无限的生命,使作品有浑然天成之感。徐锦灿认为,每块天然木料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形状,而这些形状、纹路若能得以巧妙利用,则可成为一幅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每件木料的形状纹路不一,创作出来的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徐锦灿的精巧构思,总是出人意料,却又行云流水般自然。作品《踏雪觅梅》巧用木材的纹理和自然形态来进行艺术加工,整件作品飘逸淡雅又不失雍容华贵,表现了在冰天雪地中,一仕女裹在斗篷中踏雪觅梅的情景。在选材上尤为注重材质色彩的选择,选用淡色的木材作为主基调,使作品看起来更显素雅,有高贵之气,与作品的立意显得特别吻合,在背景处有一株傲雪怒放的红梅挺立于山岩上,点点红梅掩映在冰雪间,与主人冰清玉洁的品格正好相互印证,表明主人翁超凡脱俗高洁的品质。

整件作品构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近景、中景、远景层层递进,妙趣天成,令人几乎忘记是随木材之形势取意雕琢。在傲雪红梅的处理上,他巧用“俏色”的艺术处理手法,巧借木皮白色部分作为覆盖红梅的冰雪,使冰雪和红梅相互融合,相互衬托,作品意境悠远,富有艺术想象空间。木材的灵性与作品的意境浑然一体,大师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具,在这件木雕珍品上的体现臻于完美。

(记者 陈桂生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