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参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感受泉州多元与繁华

2021-11-03 15:52:44 来源: 东南早报

0浏览 评论0

10月23日,泉州二实小开发区校区、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的小记者们分批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参观。馆内的志愿者讲解员郭忠义带领大家参观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和“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

我们从参观中知道了,得益于先辈们的勤劳和智慧,我们国家的造船技术在多数时候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宋元时期的福船就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驶向印度洋、南海等地区,与世界各地展开贸易,最终成就了泉州的多元和繁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船舶助推远洋贸易

□小记者 王源浩(泉州二实小开发区校区四年级)

一步入展厅,我们便看到一幅“刺桐梦华图”,它是由一台机器投影而成。画面中,港口停泊的大小船只不计其数,码头上货物林立,岸上商旅络绎不绝,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宋元时期泉州的繁华景象。远远望去,我仿佛能感受到船只满载货物,在大海里乘风破浪的场面。

随后,通过展厅的图片和实物以及郭老师的介绍,我们认识了解了泉州的22个遗产点,对宋元时期泉州的繁荣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宋代海船令我们大为赞叹,它将船舱分隔成13个互不相通的舱区,大大提高了船只的安全性。

出于对船只的好奇,我们还前往中国舟船展示馆,参观馆内展示的各式舟船,了解了中国舟船的发展史。从独木舟到木板船,再到千姿百态的江河舟船,中国的造船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得益于先辈的智慧,泉州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促进了海洋贸易的发展。

★架桥连通古泉州

□小记者 韩淑淇(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五年级)

洛阳桥是泉州的22个遗产点之一,它还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它于1059年由蔡襄建成。”郭老师告诉我们,在古代造桥并不容易,但先辈们利用过人的智慧,首创了“筏型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这三大技术建成了一座大型石桥,是古代的一大杰作。

此外,在宋代泉州,还掀起了史无前例的“造桥热”。当时建造的安平桥,长五里,又叫“五里桥”,它的桥墩还因地制宜地设置成不同形状,极富创新性,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桥梁的建造,也极大地促进了泉州海外贸易的发展。

★海洋文明的见证

□小记者 常智豪(泉州二实小开发区校区四年级)

看着那一艘艘古代船只的模型与实体,嗅着空气中弥漫着的船只特有的木香,此时的我仿佛成了一名船长,开着船在海上遨游。

走入舟船世界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长江船、黄河船、历代战船等船只模型;羊皮囊筏、独木舟、牛皮船、乌篷船等全国各地征集来的实船,还有福建尖底海船——福船。福船是国内出土的体量最大、年代最早的海船。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就有福船模型,它的体积庞大无比,其中的指挥舰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船……这些古老的船只,是泉州历史的遗存,是泉州海洋文明的见证。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航海交通历程以及世界不同文明在此相互交融的历史情景。

看着这些舟船,我仿佛看到中国古代航海过程中一个个与海浪奋勇搏斗的身影,感受到那些古老而又生动,罕见的历史遗存;感受到泉州造船航海、对外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历史。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热爱、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泉州,不愧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一个美丽又漂亮的刺桐港!

★再创辉煌

□小记者 陈紫涵 (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五年级)

来到二楼的“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我看到这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舟船,向我们述说着中国舟船的发展史。其中,一艘与众不同的船吸引了我,这船外形貌似一个敞开的大袋子,船是用木头、竹皮固定的,船身是用什么做的呢?正当我疑惑时,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艘牛皮船,外壳是用整张牛皮缝制而成,船体非常轻,1-2人便可抬出。我凑近看了看,发现果真是牛皮,因为上面还有少许的牛毛呢!如果你不仔细看,是不能发现这些微小的牛毛的。

这一艘艘船只,蕴含着先辈们无穷的智慧。走出博物馆,再一次望向海交馆主楼,我心里萌发出美好的愿景,希望泉州这艘大船能够一帆风顺,再次驶向世界,驶向未来!再创辉煌!

★伟大的中国造船匠人

□小记者 郑鑫洲(泉州二实小开发区校区五年级)

步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我感觉它的造型如同一艘停靠在此的巨大帆船。此外,主楼前还停放着一艘实物船,好似正要扬帆起航驶向远方,周围的围栏也做成了船锚的样子。展厅内的墙壁上,镶嵌着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船模,处处洋溢着海洋的气息。

福船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郭老师的介绍下,我们目睹了福船的风采,了解了中国舟船的发展史,参观了各式各样的舟船——牛皮船、羊皮囊筏、鸬鹚船……还得知了我们在造船技术上,特别是水密隔舱技术比欧洲早了1100多年,先辈们真是智慧过人。

这里的各式船模还向我们展示了渔民生活的形态,那仿真的海浪让我们有种在海边踏浪的感觉,行走于展厅,我们似乎连呼吸的空气都有了咸咸的海味。此刻的我们仿佛置身于宋元时期的泉州,逐浪而行。(早报记者 颜雅珍 通讯员 李雅芬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小学学记前往木偶馆 品味工匠艺人高超技艺

小学学记前往木偶馆 品味工匠艺人高超技艺

5月30日,永春县第三实验小学学记前往岵山镇明德堂木偶馆,在艺津木偶剧团负责人、永春县非物质文化...更多

2021-06-22 14:20:41
身临其境般感知古泉州繁华 高超造船技术助推贸易发展

身临其境般感知古泉州繁华 高超造船技术助推贸易

近日,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小记者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志愿者讲解员郭忠义的带领下,参观泉...更多

2021-09-14 15:4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