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跨海大桥7月合龙 盘活980平方公里资源
桥为媒 环湾相连相依
“以桥为引,晋江两岸、环湾四围、各组团各市镇之间,由相望、相连而相依,由城市群而大都市”
套上防滑手套,顶着海风,沿着塔吊的铁架,王大爽攀爬到20米高的“龙门吊”上操作机械,动作娴熟。在他下方,是泉州湾跨海大桥笔直的施工栈桥,身后是石狮蚶江,远眺北岸,是台商投资区和惠安县的大片沃土。
到2014年年底,这座桥,将把石狮、台投区串联起来,为泉州架起一道跨海飞虹。
一位泉州道路交通规划专家透露,石狮因地形关系,出入城区必须借道晋江,相当于“半岛”,所以特别期待有一座跨海大桥来改变交通状况,并于2004年2月底泉州两会时,递交了一份《关于建设石狮跨海大桥的议案》。
而环湾泉州的战略决策,则高屋建瓴地“包涵”了这一设想,并将它真正变成了现实。泉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部负责人介绍,跨海大桥被视作关键节点,因为“它使泉州环城高速连成了环,将把原本隔海相望的城市群连成了片”,它的意义不只在改善石狮出城不便的单一状况,它同时改善了沿海港口集疏运条件,使大泉州真正形成一个圈——“环泉州湾城市群”。
“如今用来建设跨海大桥的技术和设备,我们‘那时候’想都不敢想。”1980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第一座横跨晋江下游的“第一桥”泉州大桥动工,时任项目技术员的杨建国老先生说,受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修建泉州大桥多是靠人力苦干,而眼前的跨海大桥远比当年这“第一桥”现代得多。
“这十来年,是泉州桥梁建设的高峰期,环湾城市迈进,交通先行,这方面泉州走在了前面。”一名泉州交通规划专家这样评价。
“泉州的桥,由溪河至江海,进而迈向海湾。”依着道路交通规划专家的指点,循着晋江奔流向东的方向,两岸架起的座座新桥梁,如一道道飞虹跃起:黄龙大桥、田安大桥、晋江大桥、跨海大桥……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桂庭直言,泉州桥梁的建设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城市组团之间更加紧密地融合,各组团沿“一湾两江”(泉州湾,晋江、洛阳江)连成一体,撑大海湾型城市框架;同时,对于完善泉州市区路网结构,加强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环泉州湾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意义重大。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等十座桥梁的加快建设,形象地看,就是连接泉州“一湾两江”的纽带。
泉州市规划局一位相关负责人的比喻则更为形象,他说,跨海、跨江桥梁使晋江、石狮与泉州市区及其他周边片区聚集在一起。“原来各个片区各自发展,资源受限,发展难免遇到瓶颈。随着一座座大桥建起来,就像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下一枚枚石子,水面被激活,发展动力更强,各组团的功能定位更清晰,生产、服务等要素更聚集。”
这一判断,早在泉州市委书记徐钢所作的《泉州的桥》一文中已被提到:“泉州湾跨海大桥及田安、站前、乌屿诸桥,已入蓝图。‘州桥南北是天街。’长桥此去,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无碍。”
在决策者眼中,以桥为媒,意在使泉州城市中心与经济重镇趋于融合,大产业发展、大城市集聚渐次在望。以桥为引,晋江两岸、环湾四围、各组团各市镇之间,由相望、相连而相依,由城市群而大都市。
可以遥想,不久的未来,当泉州湾入夜,跨海大桥等一座座桥梁华灯齐放,星月争辉,真宛如蛟龙出世,扮靓泉州。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2014-04-07)泉州经田安大桥将直达晋江 力争7月1日前试通车
- (2014-04-08)平潭海峡大桥复桥贯通 金山大桥复线桥正式动工
- (2014-04-15)挂车被卡泉州大桥下难动弹 交警指挥放气助脱困
- (2014-05-20)后渚大桥白沙路口又出车祸 客车失控撞民房悬空
- (2014-05-22)泉州湾跨海大桥主桥次边跨合龙 预计明年通车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