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图)

2014-06-09 15:27:10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永春县富有传统风格的廊桥吸引来不少游客。刘益清 通讯员 施由森 摄
  • 泉港石化码头有鸥鹭飞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刘益清 肖咸强 庄子瑜 摄
  • 图为泉州传统戏曲表演。刘益清 摄
  • 惠安燕京惠泉啤酒公司引进新工艺,升级产品。刘益清 摄

产业与城市发展齐飞,生态与经济联动,民生与创业相融……连日来,记者深入泉州小城镇建设主战场,探究泉州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之道。

规划与投入并重,实现就地城镇化

小城镇建设,是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的一剂良方。小城镇以什么来吸引人气实现就地城镇化?泉州的答案是:高端、前瞻的规划,高强度的投入,以及带动力强的产业支撑。

近几年,安溪龙门镇摆开“龙门阵”,从一个山区小镇变成投资热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后,安溪突破地域限制,将龙门镇和官桥镇重新规划成南翼新城,引来华东规模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基地、旺旺食品福建总厂、先进的新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以及大规模的户外运动基地、温泉圣地等。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说,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泉州市把规划编制作为小城镇改革发展的龙头,注重全面转变提升。一是规划高标准编制。坚持用高标准的规划引领小城镇综合发展,积极邀请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设计大师参与规划编制,以中小城市眼光,通盘考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为小城镇长远发展预留空间。二是规划全方位覆盖。目前,全市21个省、市级试点镇全面完成总规及主要专项规划的编制,高标准建成规划展示厅,如金井镇总规获住建部优秀奖。

伴随着高端的规划,是高强度的投入。统计显示,近4年来,泉州市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共实施项目3124个,完成投资1543亿元,涵盖城建、交通、商贸、教育、医疗卫生、片区综合改革等领域。其中,六个省级试点镇实施项目1150个,累计完成投资1007亿元。今年共策划生成项目737个,年度计划投资309.7亿元,截至4月份,完成投资99.4亿元。

高强度的投入,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正是这种支撑力,带动了小城镇实现就地城镇化。

安溪湖头光电产业园,从2011年底谋划布局至今,吸引集聚了三安光电、信达光电等15家企业入驻,形成一条龙的光电产业集群,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0亿元。南安仑苍镇把“中国水暖城”经营成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水暖专业市场,随着贸易量增长,人流滚滚而来,三年外来人口翻一番。

“工业的聚集支撑了泉州的城镇化,不仅留住当地人口,更是吸引了大量外来工,这又反过来推动工业聚集,两者相得益彰。”泉州市长郑新聪分析说。

在省级小城镇建设龙头南安水头镇,英良石材副总裁齐飞告诉记者,过去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出现用工短缺,现在逐年好转,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人留下来,去年以来,困扰公司多年的用工问题基本解决了。

今年泉州计划投资数十亿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配套服务与生态环境并重,让小城镇更宜居

把人留下来,更要让心留下!那么,泉州小城镇的吸引力在哪里?

一来,小城镇“白纸作画”更能高起点规划,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预留好,可以有效解决居住需求;二来,小城镇的生态优势千金难求,合理提升后就成为比较优势。

于是,民生优先成为泉州小城镇的共同选择。

公共服务是重要环节。结合实际,泉州提出“六个一”工程,即一个规划展示厅、一座公园、一座污水处理厂含垃圾中转设施、一条主要街道景观整治、一座新地标、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以此强化生态建设、环境提升及历史文化保护。水头、金井、龙门、东石、湖头、蚶江、水口、仑苍8个试点镇的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或投入运行。各试点镇均完成1条以上主要街道的综合整治,镇区人均道路面积14平方米以上。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