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茶会安溪举行 两岸演绎“煮茶论茶”盛事
于丹以茶话人生,寄语高校毕业生——
在沸水的煎熬中实现自我
时值毕业季。作为高校教授的于丹,也特别借此次机会,以茶话人生,寄语泉州的高校毕业生,以铁观音的姿态,与社会之水相逢,活出自我、造就美好。
于丹假设说,有三锅沸水,一锅放进一个生鸡蛋,一锅放进一根胡萝卜,一锅撒一把铁观音。半小时后,原本流动的、鲜亮的、柔软的生鸡蛋,变得硬登登的,堪比石头,“就好像很多人在社会历练中,把心煎熬得很硬。”原本有款有型、漂漂亮亮的胡萝卜,变成胡萝卜泥,“就好像很多善良的人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失去了自我,人云亦云。”但铁观音就不一样,原是三者中最轻最不起眼,出锅时却叶片松散丰美、滋润舒展,“在煎熬中成全自我,更重要的是把一锅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香茶。”
于丹最后得出结论,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与社会这锅沸水相逢的最好状态。人们不能选择世界,但可以选择与沸水相逢时生命的质地。“不想被社会煮硬,煮软?那么就向一泡铁观音茶学习,在沸水的煎熬中实现自我。”
相关新闻
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安溪铁观音昨捧得金字招牌
农业部日前公示了20个中国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选单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位列其中,这是泉州市首个传统农业系统列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行列,也成为今年福建省唯一获得该项认定的项目。授牌仪式在昨日开幕的首届海峡茶会上举行。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安溪人在长期实践中,发明出“三大阶段十道工序”的传统制作技艺,被茶业界誉为“最高超、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这一技艺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安溪县茶农还发明出“茶叶短穗扦插技术”,不仅让安溪成为全国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也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的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以及该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该系统的核心区位于安溪县西坪镇,包括松岩、尧山、尧阳、上尧、南阳5个村。
业界人士认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对于保护和宣传安溪铁观音物种、种植和加工技术,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丰富安溪铁观音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2014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开幕 两岸10项目现场签约
6月15日下午,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在厦门开幕。10个两岸科技、经济合作项目现场签...更多
2014-06-17 11:41:45
-
首届海峡茶会安溪开幕 两岸品茗话传承
以“茶脉传承·香飘两岸”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海峡茶会在“中国乌龙茶之乡”安溪召开,200...更多
2014-06-16 11:39:00
-
-
首届闽台同名村交流大会:根索水,叶追日
“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第六届海峡论坛·首届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大会16日在位于福建泉州...更多
2014-06-16 2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