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110万广场舞“大军” 市区相继签订文明公约
工人文化宫
禁自带音响统一播放舞曲
过去常去市工人文化宫的人都知道,文化宫休闲路上有三支热情的广场舞队伍,但音乐常常不那么和谐,这一曲那一曲,一曲高过一曲,最后就是混杂在一起显得嘈杂;如今去文化宫的人都会看到,广场上统一播放着音乐,三支队伍跟随音乐旋律欢快地舞动。
原来,为了规范管理广场舞,泉州市工人文化宫开始试行“活动公约”,三支队伍飙歌竞舞的场面将不再。
市工人文化宫主任颜昱介绍说,“活动公约”的主要内容是对广场舞实行定点区域、定时、限制音量管理;外来活动人员不可自带高音喇叭等音响播放器,由文化宫工作人员统一播放舞曲。“广场舞活动时间限定每晚7:00-9:30,地点限定于文化宫休闲路、乡音广场。”
如今晚上常到文化宫跳舞的三支广场舞队伍,总人数逾百,“文化宫专门配置了三个音箱,统一播放广场舞音乐,针对三支舞队经常使用不同的舞曲的情况,我们先把三支队伍的舞曲刻录起来,再由夜间值班人员交叉轮流播放。”颜昱说,“我们从6月12日开始试行‘活动公约’,每晚安排两名值班人员跟进。”
倡议“文明广场舞”
调低音 少矛盾 送清凉 做个文明人
又逢盛夏,跳广场舞的人更多了。但由于部分广场舞蹈队为加音壮势,任意调高音量,严重干扰周边居民的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导致噪音投诉增多。即日起,东南早报发起“文明广场舞”倡议,降低分贝,做一名文明的广场舞者,营造安静的生活和休息环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泉州大小广场、公园和小区,随处可见广场舞的曼妙舞姿。近年来,广场舞成了夜晚文艺活动的重头戏,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可是,噪音扰民的投诉也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来,由“广场舞噪音扰民”所滋生的矛盾一直在升级,从对骂到泼水、泼粪,再到放狗,甚至鸣枪。
盛夏时节,炎热使人容易烦躁,而噪声会加剧这个过程,甚至危害人体健康。相关研究显示,60-70分贝的噪声有损神经;当噪声达到70-90分贝时,人会感觉到很吵,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会使人的神经细胞逐渐受到破坏;100分贝以上的噪声,则可能导致耳聋。
因此,让我们一起加入“文明广场舞”行动吧,降低分贝,为炎夏带来一丝清凉。
倡议书
1.选择开展广场舞活动场地时,尽量选择远离住宅和学校集中区域的场地。不占用公共道路,不影响交通或妨碍他人正常通行。因场地有限造成不同广场舞团队场地纠纷的,相关团队本着互相理解的原则友好协商解决。
2.开展广场舞锻炼,应兼顾他人的正常生产、生活和休息。有音乐伴奏的广场舞,一般应在每日上午7时之后,晚间9时之前开展。
3.遵守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爱护自身听力健康,避免干扰他人作息,音乐声源(扬声器、音响等)音量值不超过55分贝。多个团队在同一场地或同一区域开展活动,音乐交叉形成干扰的,友好协商控制音量。
4.逢台风、汛期等特殊时段,应暂停广场舞活动……
东南早报记者 李菁 江晓媛 张素萍 胡彦明 文/图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04-12)男子不满老婆跳广场舞 酒后施家暴还赶走女儿
- (2014-05-12)泉州西湖公园通过广场舞“12条” 违规将取消资格
- (2014-05-15)泉州推广场舞文明公约 委员建议开放部分机关场地
- (2014-05-17)福州大妈雨天撑伞跳广场舞 三大集结地最多超千人
- (2014-06-26)泉州文化宫试行广场舞活动公约 定时限制音量管理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