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历代大事年表 泉州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4-07-01 18:28:00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淳熙元年(1174年)

◆十二月初一日,市舶提举虞仲房在南安九日山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勒石纪事。为九日山现存最早的一方祈风石刻。

◆同月,泉州火灾,烧城楼及民宅50余家。

淳熙二年(1175年)

◆泉州大造战船。晋江知县林是不忍按常规向百姓摊派,欲投檄辞职。寓居境内的各国商人钦佩他的仁义,慷慨捐助,结果“舰就而民不知”。

淳熙五年(1178年)

◆三佛齐使者先后来泉州向宋廷进物。宋廷均“诏免赴阙,馆于泉州”。泉州港成为进奉国的终点站。

淳熙七年(1180年)

◆海寇沈师作乱,泉郡大震。戍将萧某战死,知州程大昌促统制裴师讨伐,寇遁去。

淳熙十一年(1184年)

◆四至八月,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大旱。是年粮食歉收。

淳熙十三年(1186年)

◆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绍熙二年(1191年)

◆三月,宋廷命福建提点刑狱陈公亮、漳州知州朱熹一同措置漳、泉、汀三州经界。因遭权贵豪强反对,遂无法实行。

庆元二年(1196年)

◆在“笋江、巽水二流之汇,番舶客航聚集之地”的泉州城南建顺济宫(即今天后宫),奉海神林默娘。

庆元五年(1199年)

◆泉州人曾一龙廷对“独占天下第一之选”,中状元。宁宗改赐名“从龙”,寓君臣相得之间。后曾从龙官至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庆元五年至嘉泰元年(1199~1201年)

◆泉州知州刘颖与戴溪编成《清源志》7卷(已佚)。为泉州修志之始。

庆元六年(1200年)

◆泉州知州刘颖付给十五禅寺钱米,令募工开浚东湖,堆土山四,建陡门四。

庆元间(1195~1200年)

◆泉州民间戏剧活动与传统古乐南音相结合,孕育形成以泉州古乐南音为唱腔(俗称“泉腔”或“下南腔”)的梨园戏。

◆同期,刘克逊任泉州市舶提举,严禁官吏向番商强买。番商闻风并集,舶船骤增。

开禧二年(1206年)

◆据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来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31个,其中包括三佛齐、占城、真腊、渤泥、蒲甘、波斯、高丽等。

开禧三年(1207年)

◆惠安县洛阳白沙真阳寺僧道询率徒等建成770孔通獭窟屿的石桥,方便与内陆的交通,今基址尚存。

嘉定四年(1211年)

◆邹应龙知泉州,加固郡城,又建顺济石桥于德济门外筍江下游,长150余丈,俗称新桥。为郡城跨江往南的重要通道。

◆同年,知州邹应龙士民这请命通判朱在(朱熹之子)在晋江安海镇西主持筑建石井书院,规制仿州县学宫。为晋江县最早创建而至今犹存遗址的书院。

嘉定九年(1216年)

◆晋江县东石南天寺僧守静镌弥陀、观音、势至3尊佛像,高各6.9米。

嘉定十年(1217年)

◆真德秀知泉州,提出“用天之道,因地之利”的发展农业生产政策,并配合市舶提举赴崇度整顿市舶司,“罢和买,禁重征”。第三年,番舶来泉增至36艘,骤增3倍。

嘉定十一年(1218年)

◆四月,海寇王子清、赵希谷等犯泉州境,知州真德秀派兵大破之。

◆同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

嘉定十二年(1219年)

◆知州真德秀在崇武重建营房62间,驻兵310名,加强海防。

嘉定十四年(1221年)

◆十一月,诏左翼军受泉州节制。嘉定末年,泉州置平户隘(后改称石门隘)于德化东西团,以左翼军百人更番屯戍。

嘉定十七年(1224年)

◆赵汝适掌泉州市舶司。次年(宝庆元年)著成《诸蕃志》,详细记述泉州与58个国家和地区交通贸易概况及风土、物产。据《诸蕃志》载:“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

绍定元年(1228年)

◆泉州西塔(名仁寿塔)易砖为石,至嘉熙元年(1237年)竣工,高45.06米。

绍定二年(1229年)

◆以晏彪为首的汀州私盐贩起义。翌年,进兵永春、德化,被招讨使陈韦所镇压。

绍定三年(1230年)

◆泉州知州游九功加筑瓮城,又在南罗城外筑翼城,辟镇南门外为“番坊”。

绍定五年(1232年)

◆海寇王子清等泊舟晋江围头澳,知州真德秀遣队将王大寿防备。双方猝遇,王大寿射杀海寇10余人,官军获胜。

绍定间(1228~1233年)

◆海寇猖獗,知州真德秀巡海滨、屯要害,遣将击贼于料罗,经略料罗战船。

◆同期,南外宗正司由初迁泉州时的349人增至在院者1427人、外居者887人,其负担主要由泉州解决。时仅俸钱和米价钱两项,泉州每年计出备14.37万贯。此外,南外之官属与居官宗子之养廉、宗学之养土,每年钱1.11万多贯、米1500石,也皆由泉州出备。

端平元年(1234年)

◆六月,宋廷准知建宁兼福建运判袁甫所奏,蠲免漳州、泉州及兴化军岁纳丁米钱。

嘉熙二年(1238年)

◆泉州东塔(名镇国塔)易砖为石,至淳右十年(1250年)竣工,高48.27米。

淳右三年(1243年)

◆八月,宋廷令福建安抚司照沿海例,团结福、泉、漳、兴化民船,以备分番遣戍。

淳右六年(1246年)

◆七月,泉州饥。州民谢应瑞出私钞40余米救济乡亲,诏补进义校尉。

淳右间(1241~1252年)

◆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

◆同期,德化冶铁业有所发展,信洋、上田、邱埕继续采炼。

景定五年(1264年)

◆蒲应、蒲甲在文莱为其父立“有宋泉州判院蒲公之墓”碑。

咸淳末年(1273~1274年)

◆泉州番商蒲寿庚(西域人)因平海寇有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船司。

景炎元年(1276年)

◆二月,元伯颜派遣不伯、周青招抚蒲寿庚、蒲寿山兄弟。

◆十一月,元兵入福建。宋陈宜中、张世杰率舟师奉宋帝端宗赵及卫王赵丙、杨太妃等由福州航海至泉州,蒲寿庚闭城拒命,帝舟改泊泉州外渚獭窟,后经漳州趋潮州。

◆十二月,元兵抵泉州,蒲寿庚与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

◆同年,德化苏十万募义兵抗元于罗城山、太平城。陈蔚统军与元兵战于永春龟龙桥。户春蓬壶陈姓、东园蔡姓举族参加抗元。南安人陈龙复、吕大奎也积极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

◆七月,宋张世杰从漳州回师,与义军陈吊眼、畲族许夫人等讨蒲寿庚,围泉州城90天不下。蒲寿庚杀宋诸宗室及士大夫、在泉之淮兵。十月,张世杰因元元帅唆都等来援,解泉州围南撤。

元(公元1171~1368年)

至元十四年(1277年)

◆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同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泉州)、广东市舶事。

◆同年,泉州置浔美、丙洲、惠安、浯洲盐场。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八月十四日,元世祖敕封泉州海神林默娘号“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八月,元廷诏唆都、蒲寿庚对外宣谕:各国海商来泉贸易,宠礼优待,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同年,改泉州行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县及南、北二录事司(以领居城之民)。翌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

◆同年,元廷令运两淮粮食五万石赈泉州军民。

至元十六年(1279年)

◆二月,元廷令泉州、扬州、赣州、湖南四省造战船600艘,泉州领造200艘,准备对日本用兵。

◆四月,元廷招降漳、泉、汀、邵各郡畲族起义军,并诏减泉州当年租赋之半。

◆同年,占城、马八儿国等首来泉州通商,其他诸国次第效之。泉州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同年,德化佳春岭、太平宫等瓷窑场生产高白度莲花纹碗、刻花大瓷盘、印花浮雕盒等产品,为泉州港对外贸易之大宗输出品。

至元十七年(1280年)

◆正月,元廷令泉州行省对所辖州郡山寨未归附者派兵攻拔,已归附复叛者屠之。

◆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七月,徒泉州行省于隆兴(今南昌)。翌年十月前,又设立泉州行省,至元二十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

◆十一月,永春蓬莱人尢永贤被元廷授为占城、马八儿国宣抚使。先航马八儿国,至元十九年返抵占城,适逢其内乱,尤永贤及副使等30多人皆遇害。

至元十八年(1281年)

◆正月,俱蓝国宣慰使哈撒儿海牙偕广东招讨司达鲁花赤杨廷璧自泉州港出海招谕俱蓝,只至马八儿国。十一月,元廷再遣杨廷璧独往,翌年二月抵俱蓝,三月该国遣使入贡。

◆九月,元廷下令,商贾市舶货物凡经泉州抽分后,诸处贸易止令抽税。

◆十月,在泉州置蒙古提举学校官2名。

至元十九年(1282年)

◆四月,调扬州合必军3000人镇泉州。

◆九月,元廷命泉州、扬州、隆兴等地建造大小船3000艘。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二月,再设泉州行省。以福建宣慰使管如德为泉州行省参知政事,征缅。

◆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

◆同年,泉州市舶司并入盐运司,在泉州设置福建盐课市舶都转运司。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宣政院功德司刘鉴义奏请合泉州开元寺120院为一禅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十二月,复置泉州市舶提举司。

◆同年,泉州始建社学。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泉州南门外布金院首次铸成大型铜钟,重1.5吨。

◆同年,安溪民众数千人连成15寨抗元,遭福建行省郎中孙显镇压而失败。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二月,元廷在泉州至杭州海道建立海站15站,每站置船5艘、水军200名,专运番吏贡物与商贩奇货。至元二十八年八月罢。

◆四月,在泉州设镇抚司、海船千户所。

◆同年,泉州所统的海船达1500艘。到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入仕元朝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伴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儿汗国阿鲁浑汗,其庞大船队从泉州港出海。

◆同年,马八儿国王子孛哈里(不阿里)来华,居泉州。后在元廷为官,卒葬泉州。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十一月,发福建、江西、湖广三行省兵2万,舟千艘会集泉州。十二月,由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亦黑迷失、邓州旧军万户史弼、福建行省右丞高兴率领,从后渚港启航,进军爪哇。翌年,兵败退回泉州。

◆同年,泉州清源山碧霄岩喇嘛教三世佛石像镌就。

至元三十年(1293年)

◆四月,泉州市舶司规定外贸货物税率三十抽一。七月,诏免福建岁输皮货及泉州织作苎丝。

至元间(1271~1294年)

◆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

元贞元年(1295年)

◆泉州始建谯楼。至正九年(1344年)泉州达鲁花赤契玉立重建,改名威远楼,并请三山(福州)名士吴鉴撰写碑记,以记其盛。

大德元年(1295年)

◆二月,为图流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徒治泉州。大德三年罢。

大德二年(1298年)

◆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不久泉府复为泉州府,隶属浙行省。

大德三年(1299年)

◆泉州人奉使火鲁没思(即忽鲁谟斯,在今波斯湾沿岸),受到哈赞大王的接见,并带回特赐“七宝货物”呈献给元朝皇帝。

大德十年(1306年)

◆泉州已建有古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又称景教)的兴明寺。

至大元年(1308年)

◆九月,泉州番商、西域人合只铁即剌与马合马丹分别向元廷进贡异木沉檀和珍异、宝带及西域马。

皇庆二年(1313年)

◆天主教方济各会派在泉州设立教区,在东门建有大教堂。

延右三年(1316年)

◆亦黑迷失捐给全国著名佛寺看佛经费用,刻《一百大寺看经碑》,碑中有泉州路大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等17座佛寺。

至治三年(1323年)

◆正月,泉州民留应总起义,元廷命江浙行省遣兵镇压。

泰定三年(1326年)

◆泉州民阮凤子起义,攻占震邑。

天历元年(1328年)

◆十一月,日本舶商至福建博易者,江浙行省选廉吏征其税。

天历间(1328~1330年)

◆晋江全县大旱,造成米荒、道堇相望。元驻兵出掠乡村。

至顺三年(1332年)

◆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泉州天主教区第三任主教安德烈·佩鲁贾卒葬泉州。

元统元年(1333年)

◆六月,泉州大雨,溪水暴涨,漂民居数百家。

至元二年(1336年)

◆惠安县衙被倭寇烧毁。至正七年(1347年)再次被毁。

至元五年(1339年)

◆晋江人陈真泽捐资在华表山修建草庵,雕刻摩尼光佛石像。是中国仅存的摩尼光佛石刻。

至正二年(1342年)

◆九月二十日,晋江、惠安、南安、永春暴风雨。永春象山崩,压死甚众。桃溪改道,前溪盛族居民被漂没3000余人。

◆同年,罗马教皇使节玛黎诺里(意大利人)来华,回国时由泉州放洋。他在《奉使东方录》中写道:“刺桐港为大商港,面积广大,人口众庶。”

◆同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泉州。至正十四年写成《伊本·白图泰游记》,赞誉“刺桐港为世界最大港之一”。

至正八年(1348年)

◆南安县君张夔在一都(今丰州)筑万石陂水利工程,长100余丈、宽20丈,灌田万余顷。

至正九年(1349年)

◆江西南昌人汪大渊以两次随泉州海舶出洋的亲身经历撰成《岛夷志》附在《清源续志》之后,记述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近百个国家与地区的情况。

至正十二年(1352年)

◆泉州达鲁花赤契玉立拓建城垣,与翼城合为新罗城,城墙风外皆石,周围30里,高2丈1尺。

至正十三年(1353年)

◆晋江、南安闹饥荒,饿死者无数,饥民结队到永春觅食。

至正十四年(1354年)

◆夏、安溪李大、南安吕光甫联合率众起义。七月围攻泉州城。八月进攻仙游,杀达鲁花赤倒剌沙。至正十六年,李大率众攻打同安、长汀,遭长汀罗良镇压而失败。

◆同年,晋江、南安、惠安大旱,种不入土,粒谷无收,人竟相食。

至正十六年(1356年)

◆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

至正十七年(1357年)

◆三月,福建:“义兵”万户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均为波斯亦思巴奚城人)“叛据泉州”,伺机北略兴、福州。

至正十八年(1358年)

◆复立泉州分省。

至正十九年(1359年)

◆二月,三旦八(前江浙行省章贬居兴化,自设“兴化分省”,自命“平章”)率兴化官兵和泉州赛甫丁之兵数千人,应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普化帖木儿之如进驻福州参加内战。

◆三月,泉州阿迷里丁率兵突袭兴化城。三旦八从福州赶回兴化,被阿拘留。阿迷里丁“纵兵杀掠”近一个月,于四月押三旦八和所掳男丁退回泉州。

至正二十年(1360年)

◆永春人陈占与胡知等据占仔(在石齿山)和湖安寨反抗官兵,先后攻打兴、泉二郡,后为陈友定所败。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

◆四月,元官苫思丁杀兴化同知陈从仁(惠安人)。六月,陈从仁弟陈同为兄复仇,率众攻占惠安城。

至正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361~1364年)

◆在泉州清源山建弥陀岩,内镌阿弥陀佛一尊,高5米。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二月,泉州市舶提举那兀纳(亦思巴奚人)突然起兵杀阿迷里丁,接收其部队占据泉州。

◆五月,福建行省平章政事燕只不花击败赛甫丁。盘据省城3年之久的赛甫丁带领“余众航海还据泉州”。

至正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363~1365年)

◆那兀纳多次发兵攻惠安、仙游、莆田等地,杀人劫物。兵祸连年,庶民涂炭。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

◆十二月,安溪感德里(今湖头镇)张治国组织农民武装起义,义军游击泉州及附近诸县。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三月,福建行省左丞陈友定奉命讨伐那兀纳。陈友定令兴化守将柳伯顺、林珙率水军,自率步骑兵从陆南下泉州。

◆五月,省军兵临泉州。千户金吉、龚名安等人夜开西城门引入,叛军首领那兀纳就擒,泉州长达10年的“亦思巴奚兵乱”平息。由于10年的异族叛乱,致使番舶不敢进港,商贾不敢抵泉,盛极一时的泉州港开始冷落。

至正间(1341~1368年)

◆一股倭寇在金门登陆,于马坪附近各乡村大肆焚掠。因台风沉船,当地群众抗击,这股倭寇全部覆灭。

◆同期,德化屈斗宫“龙窑”(窑长57.10米、宽1.40米至2.95米)烧制的优质白瓷名冠当世,是泉州重要出口商品。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泉州千年清净寺 诉说中外"海丝"交融史(视频)

更多

2014-05-26 13:24:49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千年清净寺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千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伊斯兰世界有数的古寺之一,是中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更多

2014-05-20 20:52:00
千年泉榕古道疑藏身马甲 历史可能比洛阳桥还长

千年泉榕古道疑藏身马甲 历史可能比洛阳桥还长

史料中并未明确记载泉榕古道位置,但若真如村民所猜测,那么此古道的历史将比洛阳桥还长,至今已有...更多

2014-04-27 08:56:29
泉港土坑村沉淀600年历史 古厝群绵延数百米

泉港土坑村沉淀600年历史 古厝群绵延数百米

泉港后龙土坑村,从明朝永乐至清代乾隆年间,荣归故里的后代子孙,遵从祖先规定,在南北两侧,分四...更多

2014-04-04 11: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