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夫妻性压抑谁人能解 泉企建夫妻房求解困局

2014-07-08 09:16:23 来源: 东南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张娟制图
  • 南京大学博士刘开明
  • 泉州师院教授王秀华
  • 临时夫妻已成为泉州社会问题

记者:泉州一些企业兴建“夫妻房”,帮助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这类尝试有用吗?

刘开明:很多企业在自行寻找方案。企业内部的“夫妻房”是一个好例子。各种形式的“夫妻房”,哪怕是一间宿舍住6对夫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基本的生理需求。在珠江三角洲的实践证明,提供能照顾到家庭生活基本尊严的“夫妻房”,可以稳定员工队伍、减少员工流失率、提高生产效率,乃至提高利润。

以泉州为例,如何让330万外来人口中的一部分人融入泉州,是政府和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政府可以在每个工业区建设两室一厅廉租房,在一些重要的工业区设公办小学和幼儿园。

记者:您关注这个问题十几年了。您觉得如何解决?

刘开明: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企业层面都有措施促进外来人口融入城市。例如,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解决外来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城市已能做到;但在高中和大学教育中没有实质改进,导致很多外来孩子无法继续升学。

在面向外来人口的廉租房问题上,各地基本上没什么进展。如今,各个城市的租房成本和房价节节高攀,叫苦的都是白领阶层,外来人口呢?

户籍制度改革方面,一些地方提出带有门槛的入户制度,也与低教育水平的外来工无缘。最近中央提出开放中小城市户籍,对泉州这类城市是一个机会,可以增加城市活力,同时稳定产业劳动力。但中小城市的发展机会少,资源不均衡,外来人口是否愿意落户,也是一大疑问。

王秀华:政府不能回避

记者:您觉得泉州务工人员“临时夫妻”现象如何?

王秀华:一开始,我们是希望针对“临时夫妻”做出一个较深入的调查,但这种话题本身是敏感的。由于很少案例支撑,受访者对这一话题也多回避,所以目前的调查结果差强人意。

记者: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王秀华:务工人员的“临时夫妻”现象,对于地方的计生工作、医疗卫生、社会治安都有很大负面影响,对于传统的婚姻道德观、社会风气,也是极大的冲击。

但我觉得,任何社会现象存在就有一定的理由。在解决外来务工者的性欲、调节独居心理方面,临时夫妻也有正面作用。政府现在要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不应回避,也不能单单靠堵,应从政策、教育等正常渠道去缓解这一必然存在的现象。

记者:您觉得该如何应对?

王秀华: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丰富他们的生活。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也可配合属地企业开展丰富的文体等活动,调节单调枯燥的流水线工作。对于这个问题的宣传教育也很重要,要让职工知道,一时的欢快,会带来沉重的家庭、社会危害。

政府、企业也应设法提供夫妻房,尽量让务工夫妻一起生活。企业在提升员工薪酬的同时,应注重员工及其子女能否得到同等的社会待遇。政府、企业应该无条件、更全面地解决这些困难。(记者 史国亮 俞志村 林莉莉 陈晓婷 摄影\ 黄谨 吕波 谢向明)

[责任编辑:卢侨生]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