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 争取早日接受验收
2014-12-30 09:13:56 来源: 海峡都市报
0浏览 评论0条
创新环境执法方式
“快取证、快转移、快审理、快判决”
加强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案件的查处,建立“快取证、快转移、快审理、快判决”的工作机制,已有66起案件移送司法部门立案追究刑事责任(全省九个设区市最多)。
加速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2011年以来,淘汰水泥269万吨、炼铁40万吨、制革12.7万标张、造纸35.35万吨、火电12.4万千瓦、化纤0.73万吨、印染38750万米和铅蓄电池350万千伏安时等落后产能。
注重生态元素打造
山更绿水更蓝空气更清新
努力让“山更绿”。以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桃花山为重点,以实施“四绿”工程等为抓手,每年平均造林19.27万亩,建成5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38个森林公园,208个保护小区,生态公益林面积达406.03万亩。
努力让“水更蓝”。从2010年起,水环境整治还进一步深化,先后实施两个批次共34条小流域整治,2013年又启动21条小流域“赛水质”活动和5条跨境流域整治。
努力让“空气更清新”。有序推进PM2.5污染防控、监测和数据发布。加快淘汰“黄标车”,建立城市公交体系,推行绿色出行。全市使用CNG、LNG等清洁能源公交车265辆、出租车1200辆、客运班车404辆、货车179部。更新“黄标”客运车辆308部。
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创建全国首个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2007年,泉州市成为文化部公布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现在,泉州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南音、木结构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木偶传承计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思想,从而提高全民的生态文化意识和素养,形成泉州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2014-04-14)泉州拟投超4000亿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今年投583亿
- (2014-04-15)福建省今年开展海洋生态·渔业资源保护十大行动
- (2014-04-20)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99%乡镇成省级生态乡镇
- (2014-04-30)“五一”长假至洛江虹山村 感受乡村生态美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