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何不搞开发?媒体:被各路财神压榨 奄奄一息
2016-01-08 09:46:19 来源: 海外网
0浏览 评论0条
格局
不出岛叔所料,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就赴重庆视察的习总,行程重点就在推动中国的第三大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就在前天,11个省市的一把手,以及发改委、环保部等部委负责人齐聚重庆,参加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至此,算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战略版图基本覆盖全国。
长江经济带,涉及沿岸11个省市,人口和产值均超过全国40%;同时,长江流域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城市体系最为完整的流域。从地域分布看,上中下游分别对应三个梯队:上海、江苏、浙江,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省份;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部省市。
三个梯队,体量相差很大。以最发达和最不发达对比的话,经济总量方面,2014年,江苏最多,6.5万亿,贵州最少,0.92万亿,前后近7倍;人均GDP方面,最高的上海是9.7万元,贵州2.6万元,云南2.7万元,相差近4倍。底子好的省份,转型升级较为方便,而底子差的省份,经济下行趋势中更是“亚历山大”。
所以,若“长江经济带”可实现先进带后进,激活长江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条经济带将有望成为撑起中国发展的脊梁。这对转型升级期的中国来说,当然意义重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最关键的就是干部。”这次座谈会,出席的人很耐人寻味。
新闻画面中,两名常委:习近平、张高丽;和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的,是王沪宁、栗战书、刘鹤、丁薛祥、徐绍史。除了担任发改委主任的徐绍史,中央政研室、中办、习办、中财办的顶级智囊悉数出席,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的规格可见一斑。
此次会议发言的五个地区和部门负责人中,韩正、李鸿忠、孙政才,分别是上海湖北和重庆这三个长江上的航运中心,也是长江流域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中游、成渝)的中心城市;徐绍史和陈吉宁,前者代表的发改委统筹协调和规划,后者作为环保部长,直接呼应习近平此次最为强调的长江流域生态保护。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稿中出现的张高丽的头衔: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组长。
张高丽的担子蛮重的。结合之前的公开报道可以发现,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具体执行部门——“推进领导小组”的组长,都是张高丽。而这三个领导小组的副手,则多由副总理、国务委员等担任;比对另外两大战略,可以推测的是,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的配套办公室成员中,则会有发改委、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正部级和副部级官员。
如果比对京津冀的话,下一步的人事安排,恐怕首先就是在这11个省市中分别成立规格对等的“区域协同发展改革领导小组”;之后,可能这些省市会围绕着产业布局、生态保护、航运沟通等,签订一些区域分工联动的协议,最后由国务院层面,出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纲要。
换句话说,从2013年起就在预热的长江经济带这个“国字号工程”概念,终于在习近平的推动下,进入实质性落实的阶段。
但习近平今天在这个座谈会上的讲话却很耐人寻味:长江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按照常理,一个国家战略落地,各地不是应该争着抢着上项目、求批复么?不搞大开发是什么情况?
这是因为,围绕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开发,多年来始终难以突破部门和地方利益的藩篱,好好的一条水路,被各路“财神”吃拿卡要,奄奄一息。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04-29)李克强提黄金水道战略 谋长江经济带促全局发展
- (2016-01-08)习近平与11省负责人座谈长江经济带:长江不搞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