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何不搞开发?媒体:被各路财神压榨 奄奄一息
2016-01-08 09:46:19 来源: 海外网
0浏览 评论0条
长江支流雅砻江上规划的密密麻麻的小水电站
你可以想象,这些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完整的一条长江不断“熔断”,照此下去,未来的长江上游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水库群,不再是一条奔腾、流淌的真正意义上的河流。这对长江的航运来说,也是灭顶之灾。
而你也可以从国家层面的规划中,读到各地利益激烈的斗争。
比如,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今后五年中央和各级政府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与之相对比,“十一五”规划对水电开发的描述则是,“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从“基础”到“前提”,表面上是对生态保护的回归,但别忘记了,对水电开发的态度从“有序”变成了“积极”。
协同
所以,读到这,你可以理解为什么这次习总在“长江经济带”的座谈会上,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这也意味着“长江经济带”的首要任务不是开发,而是保护,同时也可以想见,一句“不搞大开发”,历来备受争议、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的水电项目也将进入冷却期。作为母亲河的长江,也应该休养生息,好好养养身子了。
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长江这些年的无序开发,根子还在中国分散的治理结构。
一条河水,11个省市自治区,就跟大气一样,水也是流动的,这跟搬不走的土壤污染很不一样。前段时间华北地区雾霾深重,岛叔就说,因为同在一片霾天下,谁也分不清这霾是石家庄霾,还是邢台霾,没有打标签,也就没法追责。这水污染也是一样。长江的治理,总是摆脱不了“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怪圈。久而久之,干脆“自暴自弃”,凭什么你污染让我帮你治?
而往深了说,中国的治理历史,始终脱不开中央和地方这两个维度。权力如何在两者之间分配,成为历来改革的关键。在中国的治理中,权力不是孰大孰小的问题,而是恰到好处的问题。中央权力过大,就会扼杀地方积极性,而地方权力过大,又会造成“诸侯割据”。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为了激活地方改革动力,中央下放权力,同时,在GDP的“指挥棒”下,让地方间充分竞争——这种改革的“绿林时代”,让地方先行先试,一下子放活了经济;但久而久之,也造成了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做什么都是一哄而上,最后产能过剩,库存积压。
所以,习总在重庆视察期间,提出了新指挥棒,这两天也被舆论炒的很厉害。其实这新的指挥棒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就是不能重复老路子了;协调,就是要搞区域协同发展;绿色,就是要生态先行;开放,就是要打破地方利益的壁垒;共享,就是要学会在合作中发展。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五个发展理念,句句都是针对现在这种“以邻为壑”的发展现实。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之前欠了很多账,受了害处,也得了好处,但要追究起污染的责任,谁都不认。
那好,可以既往不咎。正像习总说的:“沿江省市和国家相关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这种“个人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绿林”发展时代该结束了。取而代之的,一定是“区域协同发展”。
古诗云:“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多么美好的生活!但愿将来,“一瓢长江水”不要成为奢侈品。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04-29)李克强提黄金水道战略 谋长江经济带促全局发展
- (2016-01-08)习近平与11省负责人座谈长江经济带:长江不搞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