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水暖泵阀交易会636家企业参展 业界聚焦工业4.0(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阀门行业发展将呈六大趋势
“阀门最早起源于中国,公元前2000年,中国人就在输水管道上使用了竹管和木塞阀,此后又在灌输渠道上使用水闸。”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介绍,如今国内水暖阀门产品应用广泛,但在技术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谭建荣举了个例子:日本企业根据流体力学,在水龙头内安装了一个节流阀,用以控制水的流量,防止水溅到衣服上;但国内企业很难做到,这也是国外水龙头可以卖到1万元以上,国内只能卖到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原因。
“性能好,价格低”,看到这样的广告语时,谭建荣指出,中国制造业的一大弊病就出在“价格低”这3个字上。目前,阀门企业存在两大问题,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民营企业经过30多年的打拼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要再上一个台阶不容易。产能过剩的环境下,需要企业根据销量发展智能制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他直言:“什么时候,你的产品卖得比国外贵,你就是牛人了!”
从大型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阀门、百万千万级核电站关键阀门、大型石油化工关键阀门等高端阀门制造着眼,谭建荣分析指出,未来,阀门行业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从大规模生产发展到个性化定制。今后阀门将向深低温、超高温、大压力、零泄漏等极端化工况定制方向发展。
从初低端加工发展到高品质制造。柔性化、敏捷性、智能化、信息化等已成为阀门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业界逐步开始应用一些先进、精密和高自动化程度的阀门加工设备,如数控仿形铣床等精密高效设备,特别是阀门形成表面的特殊加工工艺的研究与发展,使阀门加工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得到很大的改善。
从单一满足型发展到多工况适应。随着材料、加工精度、设计方法的优化和发展,石油、化工、电站、长输管线、航空及海洋采油等领域所需阀门向多尺寸、高精度、高强度、高可靠度的方向发展,要求部件越来越复杂,阀门形式更加灵活,需适应高低温、高低压等多工况需求。
从经验化设计发展到数字化设计。为实现从初级产品加工到高精尖产品制造的转变,阀门企业需要改变“设计-试制-实验-修改”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设计手段,以提高质量和创新性,降低成本。
从传统型阀门发展到智能型阀门。随着传感器、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阀门产品也从单一机械控制,发展为采用智能伺服放大器、数字化操作器等控制方式的产品。
从信息化孤岛发展到大数据物联。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是便捷的资源获取和高效的设计效率,阀门企业可通过物联网的创新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内外部数据的合纵连横,远程服务诊断创造用户需求、随时随地与用户互动,快速生产和迭代自己的产品。
工信部华信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所长徐静: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中之重
作为工信部专家,徐静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对此,徐静用一组数据加以证明:国际上,企业的研发投入一般占销售收入的2%-3%,在中国,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足1%,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其次,缺乏世界知名品牌与跨国企业。他说,2014年世界品牌500强,中国内地仅有29个品牌入选;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占比不到0.5%,“标龄”高出德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
再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最后则是,资源型承载能力与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徐静分析称,从环境压力看,目前全国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从要素成本来看,2014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560万,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据波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由2004年的14%下降到2014年的4%。
就此,今年1月27日,国务院决定推动“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在徐静看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他说,智能制造包括产品的智能化、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
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共有46个项目上榜,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
除了与互联网+融合,徐静还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
具体有哪些结合点?徐静表示,第一个结合点在油气管道设备领域。随着中哈原油进口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吉木乃口岸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陆续投产,加上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巴基斯坦石油管线、中国-土库曼斯坦原油管线、俄罗斯油气输送及中亚天然气管线四线,都为中国能源装备产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结合点在电力装备和电力工程领域。中国发电设备年产量、发电装机量居世界第一,火电装机、水电装机、风电并网、核电机组容量均居世界第一,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输电容量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装备制造大国。
同时,在电力工程领域,中国以大型火电和水电成套装备、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为代表的重大技术装备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步入电力装备制造强国奠定基础,也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北京市阀门总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普:
降成本是阀企发展的关键
在北京南安企业商会名誉会长陈金普看来,阀门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国内阀门产量远超出需求量。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是阀门企业需要共同探讨的重点。
北京阀门从去年开始引进自动化设备,原先一个人8天的工作量,采用自动化设备一天就能完成。尽管产能上去了,但陈金普认为,如果没有销量也是徒劳。
“先有市场,才有工厂。”陈金普坦言,工业4.0的时代,不仅要有生产,更要有市场。陈金普举例,假如一台自动化设备400万元,一年生产10台阀门,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工业4.0了。只有适合你的市场需求,才需要购置新的生产设备。工业4.0时代,在淘汰落后产能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越高,可能生产出来的产品越过剩。
阀门产业回归创业园的建立,为的就是抱团取暖。将产业链集中,发展工业4.0,成本降低,可以打开更多的市场。这样的环境,发展工业4.0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清流:
企业转型升级要趁早
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市场也在重新洗牌。在兰州南安商会会长陈清流看来,洗牌洗掉的是产能过剩、库存。企业转型升级要趁早。据介绍,兰高阀门从5年前开始转型,今年开始涉及航空军工领域。
企业有压力就有潜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更应该脚踏实地,专业做事,开启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才能占领市场。
市场的恶性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低端化,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品牌的冲击很大。
陈清流表示,目前正是品牌恢复元气的时机,因而要充分抓紧工业4.0时代的契机,加之政府的支持、用户的认可,才能将企业做强做大。
同时,在4.0时代,人才储备要跟上。高端的设备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运作,储备人员需要做全方位的培训。陈清流坦言,靠关系的销售模式已经过去,现在是靠质量、售后服务说话的时代。如何将人才引进来,又留得住,是工业4.0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阀门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将在外的南安阀门精英引进来,政府也要适当鼓励人才引进。相对于传统的产业园,工业4.0时代的产业园,人才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
第十二届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泵阀交易会启幕(组
农历正月初三,在“中国卫浴名镇”、“水暖之乡”福建南安,踏春而来的第十二届中国(南安)国际水暖...更多
2016-02-10 14:42:56
-
-
南安O2O电商频频发力 开启水暖卫浴行业转型之路
曾几何时,南安水暖供销大军遍布全国,掌控了全国约70%的销售终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南安...更多
2015-12-10 17:40:26
-
-
辉煌水暖澄清破产谣言 不久前入选“亚洲品牌500
微信圈里疯传一则“辉煌水暖声明”,称公司董事会无力扭转目前公司经营不善的亏损局面,亏损过度严...更多
2015-11-06 08:27:14
-
南安水暖厨卫产业大胆创新转型 勇闯电商之路
南安崛起一个全国首屈一指的特色产业集群——水暖厨卫产业。南安水暖厨卫企业并没有停下脚步,颠覆...更多
2014-08-04 09:38:50
-
-
南安水暖产业链“榕树效应”缔造千亿年产值
大手拉小手,协作产业链。经过30年的发展,申鹭达的盘子越做越大,也带动周边数十家小企业与其配套...更多
2014-04-24 1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