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地挖出东周大墓 出土数件青铜鼎与编钟
2016-08-16 15:23:22 来源: 齐鲁晚报
0浏览 评论0条
挖掘现场
延伸阅读
“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弱爆了
当地传说“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
“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 — 这是很多济南人都知道的典故,章丘人至今引以为豪。西汉初年,济南郡最初设立的时候,郡治就设在平陵县(今章丘龙山街道)。西晋“永嘉之乱”发生后,因匈奴大举南侵致使平陵城荒废,济南郡的政府办公地才迁址到历城县城。
而在梁王庄采访时,记者了解到,“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这句俗话原来弱爆了。当地的俗话是“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灭了平陵城,才有济南府。”
梁王庄村民李人田曾在1990年受王舍人政府的委托,搞地名资料普查,并对村里老人进行走访,以调查梁王庄的历史。“有一老者说,梁王庄是古城,城址在东梁王庄东……在20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古城墙的地基残存。”当时,梁王庄二村李绍礼老人曾说,“原梁王城有城墙,现有旧址,从梁王向东至四十里地,先有城角巷庄,城角巷村民就来于此”。
“唱筹量沙”的故事就发生在梁王庄
虽然历史悠久,但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所诞生的成语并不是很多,包括能和济南或济南人沾上边的传说在内,仍然屈指可数,只有“灭此朝食、余勇可贾、唱筹量沙、坐怀不乱、两肋插刀”等少数。很多人不知道,“唱筹量沙”这个成语是二十四史中明确记载的,其发生地就是如今的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梁王庄村。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南北朝时期的元嘉八年(431),宋文帝刘裕派大将檀道济与入侵的北魏军作战。檀道济神勇无敌,屡战屡胜。但他进驻历城梁王庄时,粮草被北魏军截断,导致军心浮动,处境非常危险。
此时军中有个逃兵将此事通报了魏军,魏军于是派探子乘着月色前来刺探宋军虚实。檀道济知道后不慌不忙,让运粮的士兵以沙充粮,在夜间高声喊着筹码过秤,“一斗、二斗、三斗……”并把仅存的粮食撒在称量后的“沙堆”上,在月光下看似米山。此举一石二鸟,既蒙住了敌军探子,又稳定了自家军心。魏军误以为宋军粮草充足,未敢贸然进攻,而檀道济乘机率军安全撤离。这个故事被称为“唱筹量沙”,可谓诸葛亮空城计的另一个现实版。《南史·檀道济传》对此曾记载:“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
为了纪念檀道济“唱筹量沙”的故事,在梁王庄村东南古时候曾修有檀公庙,此庙在“文革”期间被毁。2006年,梁王庄四村农民企业家李秋生个人出资,在原址附近重建檀公祠。“原来庙前有清代重修的石碑,建庙时间应该更早。新东站片区建设中,希望能把这个庙永远留下来,让人们记住‘唱筹量沙’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李秋生说。 记者雍坚高玉龙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