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现代版“孟母三迁” 为孩子放着豪宅不住在外房

2016-09-05 09:34:38 来源: 东南网

0浏览 评论0

好教育面临新挑战

蜗居学区房现象,一方面折射出家长重视孩子教育,一方面也说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匀,高质量普及基本教育之路任重道远。让人期盼的是,刚刚出炉的《泉州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到,未来五年,泉州将争取高质量普及15年基本教育,将幼儿园到普通高中全部纳入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改、扩、新建公办幼儿园200所,全市规划中小学建设发展项目400个,规划建设面积200万㎡,拟新增加学额21.4万个。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童敏、国立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则从社会学角度提出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和误区。

泉州学区房概念还不明显

海都记者走访泉州实小、泉州师院附小、通政小学、晋光小学等地周边房产中介。

南俊新街一家房产中介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小学周边的房产中介的主打品牌就是学区房,无论是咨询的还是交易的,每年开学前都会有一个小高潮,这是一个刚性需求,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不大。

“泉州学区房的概念并不明显,不像福州、厦门、北上广等大城市那样火热,泉州城区本来就不大,而且也就老城区几所较好的小学,整个容量也不是很大”。

业内人士称,以南俊新街一带来说,除了破旧民房,就是较新的安置房了,不过一般要等好几年才能办证过户。而房价方面,没有产权的新安置房单价9800元左右,是不带电梯的,而有电梯的则高达14000元左右。“尽管价格比一般商品房要高一些,但一些经济能力较好、离这些小学较远的家庭,多半仍会咬牙买一套,而只有这一点在体现它的学区房价值”。

泉州未来五年新增15.3万小学生

海都记者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小学生在校人数大约68.8万人,其中,26.9万人是外来工子女,占比约39%,而晋江、丰泽、鲤城和石狮的外来工子女占比均超过60%。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全市学前教育在园生数预计将增加10万人,达到45.66万人,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在校生将分别增加15.3万、10.7万和4.1万,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预计将提高到40%左右。可以说,学校规划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新挑战。

按规划,到2020年,50%的县(市、区)成为“义务教育管理达标县”、50%的义务教育学校成为“老百姓身边好学校”。今后,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同步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特别在城市新区,应坚持学校布局与城市建设同步。并推进政府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试点,全市公办性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

【专家观点】

对“读书无用论”可喜的纠偏

童敏:新生代家长愿意为孩子教育加大投入,这是对“读书无用论”的可喜的纠偏,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充分理解和肯定。总体来说,这些年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已逐渐回到正轨,正视了教育的重要性。

这些新生代80后家长,跟他们父辈不同,很多都是受过较好的、系统完整的高等教育,视野也更开阔,因此对教育会有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认为教育不仅是学知识,也是扩宽视野、提升生活品质的一种较好方式。这样,家长就会对好的学校、好的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更关注、更挑剔。

肖北婴:泉州教育资源布局现状确实不够合理。如今城市骨架已大大延展,都到东海、城东了,可作为公共服务配套中最受关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优质教育资源迁移的步伐太慢,实小、附小这样的老牌名校还是“蜗居”在老城区。虽然这几年也都在逐渐外迁,然而其步伐已大大滞后于城市建设和扩张。这样,就反过来刺激老城区学校周边学区房的热炒,加剧了老城区交通拥堵、社会治安压力等。

牺牲一切,但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童敏:新生代家长对孩子的投入越来越多,社会关注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功近利,总担心孩子拿不到第一。由此出现两种极端表现,一是溺爱过头,使得孩子依赖心理严重、缺乏独立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能力,对孩子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方面又异常放松和忽视,二是对孩子分数、技能等要求严格过了头,揠苗助长,让孩子去做那些只是家长期望,但孩子本身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肖北婴:蜗居学区房现象,夸张一点说,就是为了孩子可以“牺牲”大人的一切,这也暴露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误区,重视孩子读书和考分,但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独立处世。建议家长不要人云亦云跟风,要有独立的教育理念,也要对自己孩子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评估,并逐渐适时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什么阶段就应该给孩子什么层次的教育,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教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力所能及的独立自理能力,不要舍不得孩子吃苦,这苦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要迈过去的坎,这苦今天不吃,明天还得吃,可能还吃得更多。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