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撤销廉政账户:断腐败者退路 抵制不良风气
2016-09-09 08:45:05 来源: 人工日报
0浏览 评论0条
本报讯 (记者李丰)贵州省黔南州纪委监察局和都匀市纪委监察局近日分别发出公告,撤销廉政账户。8月底、9月初,四川、广东、重庆等多地先后下发通知、公告,撤销廉政账户。有关人士认为,多地撤销廉政账户,这意味着纪检部门堵上了干部违规收受“礼金”的退路,之前一些干部收了“好处费”再上交“保平安”的做法行不通了。
“撤销廉政账户是件好事,断了腐败者的退路。”黔南州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直机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以前部分干部有侥幸心理,觉得可以先收受“红包”,听到“风声”感觉“苗头”不对时再把钱交给廉政账户。廉政账户的撤销,可以断绝他们的侥幸心理,督促干部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坚决当面拒收礼金。
据了解,廉政账户在一些地方已有10多年历史。例如,安徽省纪委曾在2001年设立谐音“我不要”的“581”廉政账户,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将不该收又难以退还的钱款如数上缴到此账户,缴款者既可署名也可不署名,所缴钱款上缴同级财政。从“981”(谐音‘就不要’)到“510”(谐音‘我要廉’),再到“35581”(谐音‘送我我不要’),各地设立的廉政账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积极作用。
一些专家表示,廉政账户的设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这也使反腐的威慑力打了折扣。因此,从诞生之日起,廉政账户就一直存在争议。
贵州黔鹰律师事务所潘乐婧律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廉政账户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腐败分子的“挡箭牌”,显示出负面效应。“有些官员自感某些贿赂可能会被查出,就有选择性地将部分贿款汇入廉政账户,以便更好地隐藏自己。”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实施,加强从严治党,廉政反腐建设的关口逐渐前移,廉政账户终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更严格的自律性要求。
[责任编辑:陈健]
开学第二天三个16岁男孩喝酒吃宵夜 却只回来两个
泉州一妇女驾驶无牌超标车被拦下 她竟是在逃人员?
泉州:家长独放6岁幼子在家 孩子扒开防盗网坠亡
网剧《错生》第2集(上下)高清完整版 视频在线观看
塞浦路斯小哥用1250瓶辣椒酱泡澡 隔着屏幕都辣眼
5名涉袭击中国驻吉使馆嫌犯被捕另4人在土耳其(视频)
苏州路怒司机手持钢管狂砸一对夫妻脑袋 疑因堵车加
六旬阿婆与丈夫闹矛盾后漂泊 惠安流浪23年终找到家人
江西300年古樟肚中长出新树 成“树中树”奇观(组图)
泉州西湖公园人行道惊现一具女尸 衣着完整大概40岁
江南农民种出创意稻田造风景 喜鹊猴子梅花鹿(航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