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商行传奇 灵应石成宅第奇观

2016-11-25 09:46:10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的商行传奇

“灵应石”至今仍在宅第内,成为一道奇观。

“灵应石” 成宅第奇观

洛阳桥东北侧有一座雕梁画栋、流光溢彩的大宅第——洛阳张氏大夫第(又名下张大厝)。张氏大夫第前有大石埕,带埕墙,埕墙高达2米。石埕东西内侧竖有木质旗杆两根,旗杆石夹板两对,旗杆高达16米。远远望去,整个宅第如同平地而起的一座古堡,雄浑而略带沧桑,遗珠般地默默矗立在洛阳桥畔。

据洛阳翀霄张氏家庙宗亲会副会长张主示介绍,这座大夫第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系中宪大夫斐斋公(字步璋)肇建。当初大夫第填海而筑,坐北朝南,由祀厅(顶大厅)、东西厢、西护龙、后书楼构成。祀厅面宽五间,进深四间,硬山顶,木抬梁砖石结构,东西各设门楼一座。后书楼二层,楼下室内有一块原始巨石“灵应石”,古传是块风水石。张诗祖表示,这块“灵应石”实际上就是“七星坠地”传说里的7块大巨石中的一块,也是如今仅存的一块,此石古已有之,浑然天成。大夫第初具规模时,张氏族人曾为巨石的去留颇费一番思量,终不忍舍弃,就地屹立于宅内,遂成今天宅第内的一道奇观。

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的商行传奇

张氏大夫第后院古井,此间人口最多时,近200人的用水全靠它。

精心构建 传世大宅

洛阳翀霄张氏一脉,数百年来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大夫第里的祀厅上高挂着“明府”、“文魁”、“优元”、“拔元”等与科举功名有关的牌匾,时刻提醒着人们,张氏族人在历史中留下的辉煌成就。

据介绍,张氏八世祖斐斋公生于清嘉庆辛酉年(1801年),卒于咸丰壬戌(1862年),举人出身,例授修职郎,敕赠文林郎,对地方贡献颇丰。斐斋公有五个儿子:宗韩、宗澍、宗仪、宗瀛、宗浩。其中宗仪一生辛勤俭朴,努力创业经商,在世时主持了大夫第的杉行、船运业、“太和春”行(包括药行、典当行、百货商行)等生意,是创建大夫第家业的核心人物。

《洛阳张氏大夫第》一书中,收藏着当年斐斋公建造大夫第时所设计的两张平面图,从图上不难看出,建造者对于家族宅业的安排实在是用心良苦。大夫第中共有多达7个“深井”,显得十分通透,藏风聚气,五房子孙的住所在平面图上更是一一进行了标注,甚至后楼的闺房、书房也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么细致的安排显然是为了家族的团结。同时,“灵应石”的位置也出现在平面图上,与现在分毫不差。张诗祖称,“灵应石”外就是大夫第的厨房与后院,那里凿有一口井,“大夫第内人口多时达到150人,加上佣工人员30多人,全靠这口井用水、煮饭。”另外,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在后房处还设有两条石板桥直通宅后的“太和春”药行,方便族人随时前去视察,足见家族对于该药行的重视程度。

在一间榉头房中,我们还看到墙上挂有清末文科状元吴鲁写的一幅字:“清犹临水竹,惠若当风兰”,据说是吴鲁写给宗瀛(曾任广东西宁县令)的。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这些融合刻纸、针刺、料丝等多种工艺的花灯,陆续被送往台湾、厦门、漳州以及泉州市区、南安、晋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北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这批古陶器从大西北落户泉州,‘一带...更多

2018-12-11 16:29:25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骑楼不是泉州独有,在福建的厦门、漳州,广东的广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见到骑楼。这骑楼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这一年,距离《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更多

2018-11-27 09:33:57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编的高甲戏《李光地》在安溪影剧院首演,作为泉州市第33届戏...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