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商行传奇 灵应石成宅第奇观

2016-11-25 09:46:10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的商行传奇

张氏大夫第前的大石埕,东西内侧竖有两根木质旗杆,高达16米。

商行传奇 尽付海涛

清道光年间,洛阳张氏大夫第的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不少。据张氏族人介绍,昌盛时,大夫第掌管着2家大药行、1家典当行、1家百货商行、1家杉行,拥有3艘载重数十吨的大商船,常年运载药材、瓷器等物到台湾,再从台湾运回大米、白糖等物。张诗祖表示,听祖辈讲那时的大夫第是由宗仪主管着家族的商贸事务,他为人聪明能干,十几岁便跟着商船去过台湾,见多识广,家族事业在他的带领下,也是蒸蒸日上。

“从大夫第到古桥头都是沙滩,不远就是万安渡码头,来往船只在此停靠,大夫第的商船也停泊于此。大夫第也做杉木生意,大批杉木都是从闽北河流搭成杉排运至福州闽江,再从海上运到大厝外的海滩堆放……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叫‘关刀水’,是全年海潮涨最高的一天,海水会涨到大厝埕内石砛阶上,很多小孩子会在大夫第内戏水玩耍,特别开心。大夫第外,海螺号角声声,商船进出时的吆喝声也飘荡于空……”追想当年情景,张诗祖感慨万千。

不过,宗仪的经商传奇却终究被意外打断,“有一年,商船在台湾海峡遭遇大风浪,两艘商船都被大浪吞没,船上没有一人生还。宗仪公遭此打击,既苦又悔,急火攻心,尽然发了疯。”张诗祖称,宗仪疯了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此墓就在土厝仔村山上。

到了上个世纪中叶,“太和春”行也没了,只留下一间小店面,张氏一族中的“开善伯”在这里帮人代写书信及管理大夫第族谱,“凡有生死入册的族人,都在那个店铺里记载”。

李白诗曰:“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今观张氏大夫第,也无法割舍它与大海、与洛阳桥的那份联系,这里的一砖一瓦,依然回荡着潮水来去的声音。

洛阳张氏大夫第背后的商行传奇

张氏大夫第祀厅上高挂着“明府”、“文魁”、“优元”、“拔元”等与科举功名有关的牌匾

古建筑记忆 数百年风雨

如今,沿洛阳桥北的古街行走,在泉郡洛阳昭惠庙的附近,即可遇见张氏家庙、裕记大厝和洛阳张氏大夫第。这三幢古建筑相隔不远,呈“品字状”分布,承载着洛阳翀霄张氏数百年的风雨记忆。

张氏家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洛阳翀霄三世祖呈九公兴建。家庙原由前石埕(旧时有木质旗杆两对)、前厅、大厅、棋盘厝、后石埕组建而成。1932年拓宽洛阳古街,石埕和厝身前厅堂被拆除,旗杆被毁,旗杆夹石被砌入墙中。家庙为木石结构建造,由于年久失修,前后厅堂部分房屋相继坍塌,后世数历重修,方得重焕光彩。

据张诗祖所述,裕记大厝为洛阳翀霄张氏的祖厝,建造年代要比家庙还早。裕记大厝如今看上去古风飒然,立于埕院之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初张氏先人筚路蓝缕的那份艰辛。泉郡洛阳昭惠庙的《重修昭惠庙记》碑刻上,留有诸多张氏先人捐资助修昭惠庙的记载,由此也可见,古时张氏对于洛阳一带的人文垦拓,贡献不菲。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泉州花灯市级传承人:父子秉持初心 传承花灯技艺

这些融合刻纸、针刺、料丝等多种工艺的花灯,陆续被送往台湾、厦门、漳州以及泉州市区、南安、晋江...更多

2019-02-19 08:50:12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20年珍藏如数捐借给学校 4000多年彩陶落户泉州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北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这批古陶器从大西北落户泉州,‘一带...更多

2018-12-11 16:29:25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泉州骑楼:乡愁的符号 会随岁月弥珍

骑楼不是泉州独有,在福建的厦门、漳州,广东的广州、珠海以及海南等地,都可以见到骑楼。这骑楼建...更多

2018-12-10 11:39:22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泉州纪事1979年:企业“松了绑”厂长“说了算”

这一年,距离《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的呼吁信《请给我们“松绑”》...更多

2018-11-27 09:33:57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泉州市第33届戏剧会演 高甲戏《李光地》成功首演

昨晚,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编的高甲戏《李光地》在安溪影剧院首演,作为泉州市第33届戏...更多

2018-10-23 09: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