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来中国追回外逃人员2442人 追回赃款23.12亿
2016-12-09 10:18:45 来源: 中纪委网站
0浏览 评论0条
追逃合作不断加强
细数已归案的37位“百名红通人员”名单,不难发现,2016年从美、加、澳、新等西方发达国家追回来的外逃人员,相较于2015年有明显提升。这固然是由于逃往美、加、澳、新等国的人员比例大,但同时也彰显出双边反腐败合作平台的渠道作用。
2005年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反腐败工作组成立以来,中美反腐败和执法部门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中美之间共同确定的五起个案,即杨秀珠、王国强、黄玉荣、乔建军和“二许”(许超凡和许国俊)案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也将反腐败议题纳入其中。
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建立中加司法执法合作磋商机制。今年以来,“百名红通人员”常征、巴连孝、曾子恒、蒋谦等先后从加拿大归案。9月,双方在磋商框架下签署《关于分享和返还被追缴资产的协定》,为跨境追赃搭建了合作机制。
中国和澳大利亚签订刑事司法协助约定,并已经签署引渡条约。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在重点个案上开展良好合作。“百名红通人员”闫永明从新西兰回国投案自首。
“反腐败追逃追赃国际合作中,我们同有关国家在机制建设和个案合作中,取得的追逃追赃成果成为今后可以援引的重要案例,对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刘建超说。
反腐败国际合作的中国声音越来越宏亮、中国故事越来越精彩。从2014年北京APEC峰会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在华设立G20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从2016年组织32个代表团出访43个国家和地区、接待35个外国代表团组和4个国际组织来访,到签署和续签6个双边反腐败合作谅解备忘录、13次为54国1个国际组织来访团组专题介绍中国反腐败工作,中国的主张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倾听,拒绝腐败分子入境、追缴和归还腐败资产越来越成为国际反腐败合作的重要议题。
成果不断扩大,但追逃追赃依然任重道远,面临着诸多难点和障碍。我们同有关国家法律制度和体系存在显著差异,与有的国家尚未签订引渡条约,在客观上影响了追逃追赃的效率。与此同时很多外逃人员潜逃时间长,增加了追逃追赃的难度。
“不管跑多远,跑多久,不管有多难,我们追逃者的脚步始终不会停息,将始终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将追逃追赃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刘建超强调。(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李鹃|美术设计 李芸)
[责任编辑: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