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职演讲称“美国大屠杀” 引西方主流媒体吐槽

2017-01-21 22:40:49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陈健

0浏览 评论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注意到了这一点。CNN称,作为美国政治的一个传统,新总统都会在就职演说中呼吁全国团结。面对数以万计的现场观众和成千上万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的同胞,新总统应该抚平选举所造成的分裂。他们通常还会重温那些凝聚美国人的价值观和光荣历史,唤起美国人对于国家使命的记忆。

CNN非常遗憾地表示,特朗普自去年11月胜选以来就从没有做到这一点,更别提今天的就职典礼了。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总统演讲修辞的专家罗伯特·罗兰在接受采访时评价,特朗普的谈吐仍然像是一个揭竿而起的总统候选人,而非一位美国总统。

《纽约时报》也认为“美国大屠杀”这种词语对于就职演说而言,太过毛骨悚然(strikingly grim)。民主党籍俄亥俄州参议员布朗(Sherrod Brown)称:“我爱这个国家。我实在想象不出,一个热爱这个国家的总统如何才能描绘出这么一种景象。”布朗还不无讽刺地补充:“和一群亿万富翁坐在一起听特朗普讲我们国家有多糟糕,这还挺有意思的。”

《纽约时报》的几位专栏作者们的评价就更为刻薄一些。查尔斯·布洛(Charles M.Blow)惊讶于“各种危险的蠢话还在源源不断地从那个就职美国总统的人嘴里冒出来,但却还没有足够多的美国人感到忧虑和羞惭”。另一位专栏作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则表示:“我已经开始怀念奥巴马了。”

当然,提到特朗普,就不能不提到美国《赫芬顿邮报》。《赫芬顿邮报》在此前的选战中,自始至终都把特朗普作为“头号敌人”,大加批判。本次特朗普在演说中提到“工厂好似墓碑”,这一点《赫芬顿邮报》当然没有放过。他们的头条就取名为“阴暗新世界”(Grave New World),同时化用了“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这一经典表述。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头条截图

而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也被《赫芬顿邮报》毫不客气地评价为“阴暗得足以载入史册”(historically dark):在就职演说中,居然用“美国大屠杀”这种字眼描述美国。《赫芬顿邮报》批评,特朗普只讲了16分钟。对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来说,这太短了。更何况,其中到处都充斥着他在竞选时的那些陈词滥调:打倒华盛顿建制派、抵制非法移民、大搞保护主义等等。甚至连演说结尾时,特朗普也还是老调重弹,用一连串排比句,号召大家“让美国重新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就职演说应该是一场重新团结全美人民的演说,但《赫芬顿邮报》批评,并没有在特朗普的演说里看到这一点。

《赫芬顿邮报》现在已经把头条换成:“系好安全带!”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也提到,以往美国总统就职演说都充满光明和希望,而特朗普的则要阴暗压抑得多。

英国《金融时报》回顾,大多数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都营造了一种感觉良好的氛围,并给人们留下一些期许。因为美国人喜欢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主张展望未来,而非回顾过去。

而少数就职典礼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全部归功于新总统的首次讲话。比如,1933年罗斯福面对身陷大萧条恐惧的美国人说出“我们唯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以及1961年肯尼迪那句著名的“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些人的优雅言辞至今仍留在人们的脑海里。

当然,以特朗普有限的词汇量以及他对任何敢指责自己的人进行攻击的倾向,大家不能指望他展现出什么辩才或是高尚情操。未来或许是一个美丽新世界,但也可能是个可怕世界,这才正是此次总统就职日如此不同以往的原因。

至于德国之声,他们的标题也饱含调侃:“准备好了,美利坚分裂国”。德国之声同样认为,一般而言,美国就职典礼并不仅仅是新总统就任的一个舞台,它还是一个让因选举而分裂的国家重归就好的机会。但是这一次选举造成的政治和社会对立远超以往,日后美国能否再次“合众为一”,德国之声表示:至少现在很难想象。

参与评论

图片新闻

视觉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