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会见以色列总理 不再坚持1990年巴以两国方案
2017-02-16 11:26:11 来源: 观察者网
0浏览 评论0条
当地时间星期三(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联合记者会。特朗普在巴以问题上作出惊人表态:巴以分别建国不是和平的唯一道路,放弃过去几十年所秉持的外交政策。同时,对前总统国安顾问弗林的辞职,他说,“弗林遭受了非常、非常不公平的对待”。
半岛电视台2月16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放弃解决巴以冲突的“两国方案”,背离了美国和国际社会在中东的长期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来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联合记者会
周三(15日),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联合记者会。特朗普表示,如果(巴以)双方同意,他将支持“单一国家”解决方案,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成为一个国家。
15日,在华盛顿会见内塔尼亚胡之后,特朗普对记者说,“两国(Two - State)或一国(One - State),我喜欢双方都喜欢的那个(the One)。任意一种方案我都能接受。”
“两国方案”,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毗邻和平共存的想法,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外交的基石。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执政,美国政府几十年来所秉持的官方政策一直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民族独立建国,这也是指导奥斯陆和戴维营谈判的原则。这一原则得到多数国家政府和世界组织支持,也被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所采纳。
半岛电视台评论员认为,特朗普此番表态,意味着寻求中东和平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发展”,是“根本性的变化,基本上撕裂了(美国巴以政策)长期路线图。”
当被问及是否支持 “两国方案”,内塔尼亚胡说,“和平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巴勒斯坦人必须承认以色列;第二,在任何和平协议中,以色列必须保持对约旦河以西整个地区的控制。”
特朗普还说,华盛顿正努力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搬到耶路撒冷。他说,“我想看到这事发生。”
但关于兴建定居点,特朗普希望以色列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能稍微后撤(A little bit)。
关于弗林
在联合记者会上,特朗普“不可避免地”被问到前总统国安顾问弗林的周一(13日)辞职问题。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月15日报道,特朗普说,“弗林是极好的(Wonderful)人,他遭受了媒体非常,非常不公平对待。真悲哀,他遭受到如此恶劣的对待。”

弗林(资料图)
特朗普补充说,“我强调一点,有关文件是被非法泄露的。”他认为,这些非法泄密意在伤害弗林,是犯罪行为,同时,这也为了掩护希拉里任国务卿时民主党人可怕的(机密)损失。
但是,针对弗林“通俄”,特朗普还没有进行过反驳。
据观察者网早前报道,弗林因在正式就职前,与俄驻美大使商讨减轻对俄制裁问题,以及在此事上对副总统彭斯前后矛盾的表态,被迫辞职。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
- (2016-01-04)美国“天空飘来六个字”:特朗普真恶心(图)
- (2016-01-07)特朗普声称:如不解决朝核问题 就让中国崩溃
- (2016-01-25)特朗普再发争议言论:在纽约闹市开枪也无损支持率
- (2016-02-02)美总统竞选人特朗普要出资为白宫建新舞厅遭拒(图)
- (2016-02-04)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因“震慑伊朗中国”
维斯KD同场打全明星啥样?模仿帝恶搞尴尬场面(视频)
民警身中21刀壮烈牺牲万人送别 同事讲述搏斗细节
日本商家推出情人节昆虫餐 水蟑螂鸡尾酒受推崇
医生跪地2小时手术为老人取出误吞异物 被赞最美
奥迪女司机撞倒路人 下车踢打被撞者后逃逸(视频)
网曝民警“当街吃东西” 真相着实让人心疼(视频)
清华学霸女主播女流石悦:更希望被认知为游戏媒体人
一个停车场竟有2种收费标准 泉州物价局:遇违规可
福建莆田闹新春 壮汉赤脚爬刀梯
探访600多年石狮永宁古卫城 每天吸引信众游客前来(图)
石狮1名两个多月大健康男婴被弃 多人有意抚养(图)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6/20170216093922555.jpg)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6/20170216082018331.jpg)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6/20170216081500658.jpg)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6/20170216075950165.jpg)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5/20170215062121626.jpg)
![$r[title]](http://img.qzcns.com/2017/0215/2017021506050963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