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雄安新区对话雄安人:房价上涨有好处 但不要暴涨

2017-04-11 09:09:27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0浏览 评论0

受过高等教育,程新的关注点不局限于自己的个人命运。他还会留心家乡出现的环境问题:“过去白洋淀周边有企业污染,现在治理了,水面没有臭味了,但将来还应继续治理下去。”“塑料包装是我们当地支柱产业之一。塑料价格低廉,村民们使用频繁,遗弃后污染环境,现在农村也出现了垃圾难以消化的现象。”……

p29-雄安新区一处油井,背后是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_副本

雄安新区一处油井,背后是大广高速白洋淀支线。

p30-2-在程新家附近,偶遇一位放羊的村民。老乡提到,近年来周边水环境有所改善,但越积越多的生活垃圾困扰村民生活。

在程新家附近,偶遇一位放羊的村民。老乡提到,近年来周边水环境有所改善,但越积越多的生活垃圾困扰村民生活。

临别时,程新告诉记者:“还是那句话,对于我们本地人,房价上涨有好处,但不要那种破坏经济的暴涨。没有新区的成功建设,就不会创造出适合我们年轻人的就业机会。我和家人也商量好了,暂时先在北京踏实干几年再做决定。”

“新区建设对我们这辈影响不大了,但对子孙有好处”

4月3日下午,当程新在雄县县城下车,转乘中巴回乡镇的老家时,胡伟的三轮车正停在街边候客。这几日,由于外地人蜂拥而至,胡伟的载客生意比往常好一些。

胡伟家住雄县城郊的雄州镇,开电动三轮车去县城只要20分钟不到。三轮车载客生意不好做,和别人相比,“也就是挣点零花钱”,但贵在自由。

胡伟父母皆务农,在自家地里种植果树,近几年种的是桃子。“你别信新闻里说有多少丰收,卖出去都是不挣钱的。但我们农民,就靠着一亩三分地过活。”胡伟的父亲这么说。

p30-1-胡伟和父亲在自家地里,他们近年来专门种植桃子。他们身后是一处商业楼盘。

胡伟和父亲在自家地里,他们近年来专门种植桃子。他们身后是一处商业楼盘。

种地不挣钱可能是事实,胡伟从来没想过学种地。“即使开三轮也比种地挣钱,而且还没那么累。”胡伟说。然而, 胡伟一家仍指望自家耕地能带来一笔收入,在新区发展需要征地的时候。

“总的来说,新区建设对我们这辈影响不大了,但对他们有好处。”胡伟父亲指着胡伟说,“以后教育会发展起来。”今年29岁、初中学历的胡伟也很关心教育,在县城碰到外地人聊天,他总要问问是不是有大学迁过来。他总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不知道新区发展起来他能做什么,“现在需要开阔眼界”。

p30-3-4 月5 日,雄县城郊雄州镇,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

4月5日,雄县城郊雄州镇,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

“现代化大都市”的受益者

雄县人民政府南面是雄州公园,晚饭时间过后,县城居民纷纷来此散步、活动。公园广场上立着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屏幕上在放广场舞的视频,广场上不少人跟着视频跳了起来……表面上,这里与往常并没有不同,但变化正在发生。

这两天,除了广场舞视频和广告,电子屏还轮番播报《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内容是关于打击炒作房价,落款是“雄县人民政府,2017年4月2日”。

p31-14 月3 日晚,雄州公园广场上观看大屏幕的行人,屏幕正在播报《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内容是关于打击炒作房价。

4月3日晚,雄州公园广场上观看大屏幕的行人,屏幕正在播报《致全县广大群众的一封信》,内容是关于打击炒作房价。

每当播报这些内容时,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就会稍事驻足,听完这段再走。人们三五聚在一起,讨论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公园散步的张先生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他说:“筹建新区,我们当然是最大受益者:首先,我们的资产升值了;其次,将来会有好的学校和医院往这边来,我们能够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

在广场舞人群中,记者还结识了另一位雄县青年——舞蹈教练张鹏。与胡伟相比,家住县城的张鹏对未来有明确的打算。两年前,张鹏开始进行曳步舞教学,现在在雄县有50多个学生,每人每月收取200元学费。在张鹏看来,曳步舞不只是一种品位的体现,还可以成为一份自信,执着的动力。

p31-2-张鹏在自家的小区内跳舞。他每天晚间在雄州公园广场上开设舞蹈培训班。

张鹏在自家的小区内跳舞。他每天晚间在雄州公园广场上开设舞蹈培训班。

张鹏的舞蹈班没有教室,就在雄州公园的广场上,免费利用其中一片空地。

以前是周末上课,现在每天晚上都要上一小时课。许多孩子在国内赛事上取得较好名次。

曳步舞在国内仍是年轻的,这几天涌入当地的炒房客,在公园广场上看到孩子们跳着时尚感的舞蹈,技术还相当娴熟,纷纷感到意外。新区成立的消息让张鹏喜出望外,一想到这里将来也会成为现代化大都市,新潮的曳步舞就更容易推广和被人接受了。

“先把培训班升级为正规舞蹈学校,稳定后再开一家提供私人定制的服饰类店铺。”这是张鹏未来的规划。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程新”为化名。)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胡巍|雄安新区摄影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14期)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