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良法:坚守四十载 风雨筑路桥(下)

2019-10-18 17:05:19 来源: 泉州公路

0浏览 评论0

忠正耿直 义不容辞为工程

出生于40年代的艾老,育有两儿两女,因工作的流动性较大,经常是项目到哪里,他住到哪里,有时候一离家就是好几个月,对于自己的妻儿父母,他心中有亏欠,经常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尽到常伴父母孩子左右的责任,哪怕是遇到父母孩子生病时,他也常因工作放不下而缺席。

1984年3月,艾老负责省道305线永春石鼓大桥时,遇特大洪汛,工程队要赶在暴雨洪峰到来之前完成关键的1号墩的基础和砌体工作,时间急、任务重。当时正巧碰上他的老父亲生病、卧床不起,父亲多次来信希望他能回家看望,但艾老是工程队里重要的砌石骨干,根本无法脱身,他只能嘱咐在泉州的家属回惠安伺候老父亲。当问起没能回家照顾父亲心里是什么感受时,艾老无奈又坚定地说:“没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实在走不开,要是没在暴雨洪峰到来前把桥墩做好,不要说工期赶不上,损失也是几十万、上百万啊!”抛开了家事,艾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和同事挑灯夜战,用4天时间完成原来需要7天才能完成的1号墩的基础和砌体工作。

修路修桥遇到的困难除了自然条件方面,还有就是和当地村民打交道的问题,有时候也很让人头疼。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艾老带着施工队在泉港区涂岭镇修建月坂桥时,遭遇当地村民的阻挠,对方因不满于工程队未能“照顾”到他们本村的劳动力,于是给工程队施加压力,阻止施工。对此,艾老不卑不亢,没有妥协,结果,对方强行收走施工工具,最后还是在当时惠安公路分局领导的协调下,工程才得以顺利推进。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艾老坚持一切从工作出发,以大局为重,可以照顾的,尽量照顾,不能照顾的,严格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办事,不会随意给群众“开小灶”。

在公路系统的40年,艾老俨然一座移动城堡,带着他的小团队,随着工程队走遍了泉州市大大小小的地方,见证了桥梁从木桥到石桥再到水泥桥,公路从泥土路到水泥路再到沥青路的变迁,他有感于如今先进的公路建设技术和机械化养护,期待未来的公路人能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创造出更辉煌的历史。(文:陈素云)

[责任编辑:黄如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