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创新薪酬激励 研发核心变身企业“合伙人”

2020-04-29 09:33:22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福师大福清分校项雷文教授(右)指导实验室工作 (陈凌鹭 摄)

泉州网4月29日讯 (记者 陈凌鹭 通讯员 沈忠华 张建权)在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已成为企业成长与竞争的关键因素。随着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的纵深推进,不少企业为吸引、留住更多人才,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探索建立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拥有1万多家民营企业的石狮,就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

2016年底注册公司,2018年3月建成投产,2019年销售额达6100万元,拥有中药提取物生产备案号9个,参与5个国家天然提取物标准制定……短短数年,位于石狮市国家高新区的福建中益制药有限公司,从无到有,到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公司董事长邱远望看来,企业发展的成绩得益于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的实施。

“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惠企政策,像是给公司种下了一颗发展的种子。”邱远望说,“我们用项目吸引人才团队,用政策利好凝聚团队,用薪酬机制激励研发,让这家初创企业实现了快速投产增效。”

薪酬激励 人才从智力支撑变成“合伙人”

2016年底,邱远望从厦门回到石狮投资建设中益制药公司。“当时公司资金并不富裕,幸运的是,那时泉州实施人才‘港湾计划’,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有相当大的激励措施。我牵头申报的枫香脂产业化团队入选首批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获得项目资金补助、人才政策支持,更让我们的研发团队凝聚起来,专心做好这个产业项目。”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调动研发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泉州人才“港湾计划”的支持外,中益制药制定了一套薪酬激励机制:研发团队除了享受基本工资、奖金、研发奖励外,项目成果转化后,3到5年内,每年都可享有市场销售额扣除成本和销售额15%的运营费用后的10%—30%的效益分红。

从项目合作发展成人才合伙,人才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激活。从一开始为某一科研项目努力,发展成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开动脑筋发掘更多项目。在首次成功合作后,福师大福清分校科研团队和中益制药依据“人才合伙人”机制,又拓展了两个新的研究项目。目前,公司除了项雷文教授的科研团队外,还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三所”)开展“人才合伙人”项目合作,双方合作科研团队入选2018年泉州市人才“港湾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

邱远望说:“我们的最大激励红利就是项目市场化后的销售收益。当人才与企业效益捆绑在一起,他们就能够和企业站在同一个阵营,从单纯的智力支撑变身为项目主导,以合伙人的角色,帮助企业拓展新的项目,挖掘产品的市场效益。”

项目引才 借力高校资源助推企业发展

当初邱远望把中益制药公司落户在石狮,引起许多人的不解:没有生物医药人才的支持,这个公司该如何发展?对此,邱远望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引才用才的方法:“用好的项目,找到合适的人。”

邱远望认为,作为初创公司,要实现快速投产出效益,必须依靠高校研发力量。抓住国家鼓励院校科研人员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契机,公司与海洋三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兰州大学等多家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以研发项目吸引高校研发力量助力企业发展。

“砂仁叶油软胶囊研制及其产业化”是中益制药与海洋三所合作的项目。海洋三所张怡评博士是该项目团队的核心人员之一。砂仁叶油软胶囊项目着力于变废为宝,提高对砂仁叶的开发与利用。“我原本是中医专业,这个项目提出后,我就主动提出参加研发,现在砂仁叶油提取已经完成,软胶囊的生产车间正在建设中。”张怡评说。

中益制药的10多个项目由多个院校的研发团队主导研究,不仅吸引了教授、博士等高层次研发人员,也吸引了不少高校应届毕业生参与其中。他们在跟进研究、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为今后留下来工作奠定了基础。张怡评告诉记者,去年海洋三所参与研发项目的两位在校生,毕业后就留在中益制药工作。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