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湿速度更快 湿气累积引发病变

2021-06-30 08:57:17 来源: 石狮日报

0浏览 评论0

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明白了湿气的来源,也就知道,湿气潜伏,但很多人不自知”,王汉洋表示,“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而湿的来源一样有内外之分。”

从外部环境看,石狮地处沿海地区,地表含水分高,加之气候炎热,湿受热蒸,因此长年空气湿度偏大。从内部环境看,现代的生活惯,也让人体内部环境出现了改变。比如,盛夏来临,很多人爱喝冷饮、爱喝冰镇啤酒、爱吃凉菜和各种冷冻食品,很容易损伤脾胃。脾胃损伤后,人体运化水湿功能减弱,导致部分水湿内停;另一方面,夏天毛孔打开,大家都喜欢待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湿寒易入侵,导致身体倦怠无力。而精神因素也是“内湿”的源头,生活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出现脾虚征象,也会导致湿气。

湿气有不同祛湿分体质

提醒:不要盲目祛湿

生活中,红豆薏仁汤往往被许多人当成“祛湿名方”,屡屡尝试。

对此,王汉洋也回应道,湿气类型很多,有湿热、寒湿、风湿等多种,只有请医生进行体质辩证,判断自身症状属于何种类型,才能够对症缓解。且中医里说,湿黏滞。湿就橡皮糖一样,黏在体内,很难处理,化解它的时间也很长。所以祛湿,不是偶尔喝一两个祛湿汤,做一次运动就能解决的,需要花时间,采取正确的“方子”,才能见效。

王汉洋解释,“中医的治疗方案往往是‘一人一方’,症状轻微、症状接者,也可以采取‘一类人一方’。没有探究真正的起因,没有掌握正确、适合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直‘祛湿’却没效果的原因。”

“但要特别提醒,患者切不可盲目去湿”,王汉洋表示,中医里说,去湿伤阴。湿是身体液体的一部分,去湿的同时,也流失了一部分体内水液,所以,去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否则,过度去湿反而引发口干舌燥等症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肿瘤诊治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

肿瘤诊治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新时代

肿瘤作为全球第二大死亡病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是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更多

2021-06-17 09: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