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封信寄信人遍布世界各地 透露出对林巧稚医生崇敬
2021-11-01 15:30:31 来源: 厦门日报
0浏览 评论0条
近日,一个匿名包裹寄到鼓浪屿街道办事处,里面是满满当当的信件,寄信人来自世界各地,收信人却是同一人:林巧稚。原来,这是参与撰写林巧稚传记文稿的学者吴崇其将珍藏已久的林巧稚相关信件捐赠给鼓浪屿毓园林巧稚纪念馆。
今年恰逢林巧稚诞辰120周年,这一封封信件犹如一张张穿越历史烟尘的车票,令人们看到信件背后一名名普通人对林巧稚医生由衷的感谢,折射出林巧稚身上永久闪耀的医者光辉。
寄信人遍布世界各地 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收到包裹后,鼓浪屿街道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信件进行了清点,发现包裹内有246封信。来信地址包括新疆塔城、辽宁抚顺、海南岛、甘肃敦煌,遍布全国各地,甚至还有几封是从美国、英国等国家远渡重洋而来。来信时间集中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除了贺卡、明信片,几乎都是手写信。
认真阅读一封封泛黄的手写信,即使时隔多年,仍然能感受到写信人的真挚情感。信件内容有的是求医问药,有的是探讨医学发现,有的则是向林巧稚医生表达感激之情。还有零星信件从厦门而来,是亲戚所写的家书,盼望与林巧稚见面,表达思念之情。在当时医疗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这些信件透露出人们对医学知识的深切渴望,还有对林巧稚医生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信任和崇敬。
记者翻阅了一封从北京寄出的信件,写信人表示,自己被病痛困扰多年,在林巧稚医生的指导和其他多位医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做得又快又好,术后经过林巧稚医生团队的精心护理,刀口愈合快,体质恢复也快。“你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要在工作中加倍努力,以实际行动来感谢你们。”
让信件到鼓浪屿“安家” 希望更好发挥价值
由于这个包裹是匿名寄出的,鼓浪屿街道工作人员经过辗转联系,最终在快递公司的协助下,找到了寄件人——今年83岁高龄的学者吴崇其,他曾参与撰写林巧稚传记文稿,退休前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
身在北京的吴崇其接受采访时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上级领导下达任务,要求他撰写林巧稚的传记文稿,为此他广泛收集素材。而这些信件就是他在1982年前后,从医院等各个渠道搜集而来的。此外,他还多次面对面采访林巧稚。在林巧稚病重时,他曾去病房探望,当时病榻上的林巧稚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点点头,吴崇其向她许下承诺:一定将您的事迹写成书,让您的精神传承下去。
“当时很多患者找林巧稚医生诊治,她受到大家的爱戴,这些信件只是林巧稚医生收到信件的点滴,也是她的伟大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的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吴崇其说,他年事已高,决定悉数捐出这些信件,希望让这些信件来到鼓浪屿“安家”,更好地发挥出它们的价值,让林巧稚的医德医风影响更多人。(文/本报记者 林路然 通讯员 杨坤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