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收藏报纸、整理剪报 51岁的他把报纸当宝贝

2021-11-25 15:12:36 来源: 闽南日报

0浏览 评论0

再过一段时间,住在龙海区九湖镇庵兜村的陈永胜家就要拆迁了。“家里没啥珍贵的东西可以带走,就这几箱宝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那几箱“宝贝”,竟是一沓沓的剪报。

这些剪报约莫三百斤,“在别人眼里,它们也许只是一堆废纸。但这是我多年整理剪辑、精心收藏的。”陈永胜说,他今年51岁,三十多年前开始收藏报纸,十几年前开始整理剪报,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资讯剪下来整理成册。

陈永胜与报纸结缘,得从他上初中时说起。“那个年代资讯比较匮乏,我们对外面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报纸。我的父亲在颜厝粮站上班,我们当时住在父亲单位宿舍。单位有订报,对于我来说,在那里看报纸是青少年时期最美好的时光。”陈永胜说,他爱看报纸,一方面是受父亲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当时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父亲爱看报纸,也爱收藏报纸。你看,60年代的《厦门日报》、70年代《福建日报》的重要版面他都收藏了一部分,我们搬了4次家,啥也没留下,就留下这些报纸。曾经有收藏界的行家来打听这些旧报纸,但父亲和我都视若珍宝,不卖。”

为了更好地收藏和整理报纸上的信息,2008年,陈永胜开始剪报。当时他订阅了《福建日报》《闽南日报》《福建卫生报》等报纸,仍觉得不满足,开始四处买旧报纸。“我从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做小家电维修,天天走街串巷,就到处回收旧报纸。我都是100斤100斤地买,回家后再慢慢整理剪出来,一般100斤就剪出4斤我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陈永胜把剪下来的报纸信息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社会民生、文学历史等几大类。工作完回到家中,他便拿出自己的剪报来欣赏,“一方面是放松,另一方面是‘充电’,时间越久的信息越好看,与现在的社会形态对比,更能了解当时的状态,回顾历史事件,会觉得很有趣,也见证时代的发展。”言语间,陈永胜翻开2018年9月18日《闽南日报》报道的《九龙岭隧道全线贯通》的新闻,一边感慨政府不断致力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为百姓做实事,“这条新闻我特别关注,当时看到很兴奋,因为那是个事故多发地,隧道打通了,行车就不再危险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陈永胜说,剪报、看报给他和家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报纸丰富了他的知识面,也全面提升了他的个人素质,他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知识丰富起来后,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交流,其中不乏医生、教师,还有一些专业人士,我因此有了不少好朋友。”这两年,陈永胜到漳州市博物馆当保安,因为知识丰富,有时还临时客串起“讲解员”。“一些游客来观赏后,表现出对本地历史有关的知识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一些展览上看不到的历史故事,他们经常听得津津有味,而这些知识都是我从报纸上了解来的。”

陈永胜还把从报纸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了邻里矛盾纠纷。“以前村里的村民有时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纠纷,争来争去、吵来吵去,有时还打起来,不知道怎么解决,我就手把手教他们,什么事情该到什么部门去咨询投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引导邻里通过正规渠道解决自己的合理诉求,这样大家就和谐了。”

通过看报,陈永胜还“教子有方”。“我特别关注报纸上教育类的信息。以前的人教育子女比较缺少方式方法,和子女缺乏沟通,我通过学习,对孩子的教育注重方法和沟通。我不敢说对孩子教育有多成功,但我的两个孩子都具有正直、勤劳能吃苦、孝顺父母的品质。”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很大一部分人阅读资讯的习惯,总是有人感慨,看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了。陈永胜说,他也会看手机上的新闻推送,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阅报习惯。“阅读网络时代的资讯就像吃快餐,大家看过就忘了,而我的剪报可以永久查阅,常看常新。”陈永胜说,报纸他会继续剪下去,读下去。“这将是我永远的收藏,希望能作为传家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记者 周杨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