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渔民转产就业提供福祉 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2021-12-13 08:32:03 来源: 海西晨报

0浏览 评论0

在翔安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原本的箱包城变成了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240多名农渔民在这里找到了工作。这也是日前翔安区2021年农渔民转产就业情况发布会上提到的精准转产措施之一。

近年来,随着新机场、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等重大片区开发建设和天马微、中航锂电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翔安区正阔步迈进新一轮加速发展期。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就业模式产生了改变,翔安区将这些居民的转产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集中区由国企零利润运营

记者在翔安区农渔民转产就业集中区看到,这里总面积约4050平方米,设有拼装、品检等48个隔间。目前集中区已引进“宝淇(厦门)服饰”“罗玛制衣”等5家企业,加工项目包含机织服装加工、成衣整型、熨烫包装、宠物玩具加工、珠绣加工等操作简单、收入较高的工种。

在操作较难的珠绣工作间,记者看到正在细致、认真做珠绣的谢明旋。她是大嶝田墘人,在这里工作了两三个月。只见她熟练地比对着串珠长度上手,一针一线地缝上去。“珠绣我从小就学,原来在婚纱厂干了十几年。结婚生娃后我就一直待在大嶝。”谢明旋坦言,现在孩子上了小学,她在家门口就业,吃住成本低了很多,工作时间灵活、稳定,还能照顾家里人,她很满足。

同样在这里找到工作的还有240多名大嶝人。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集中区累计报名签订合同农渔民人数246人,累计就业210余人,每日稳岗就业人员约160人。作为集就业培训、手加工业务集散、加工生产为一体的转产就业集中区,这里从去年12月开始筹建,投入近500万元,于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值得一提的是,集中区由区属国企翔发集团下属的厦门祥发工贸有限公司采取“零利润”模式,引进劳动密集型手加工业务运营,为辖区农渔民提供工作岗位,实现农渔民“家门口就近就业”。

下个月拟新增3个加工点

“感谢区、街道领导干部的帮助,让我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55岁的张永资此前是走船的渔民,现在也是集中区的一名工人。他说自己年龄较大、技能单一,且不想离家,来这里工作不仅环境好了,还能赚些外快。

从渔民变工人的还有来自小嶝的30多位居民。今年8月份开始,他们额外享受到了上下班“班车”接送服务。“来自小嶝的退养渔民出门上班较不便,我们特别租了两辆班车,司机也是退养渔民,也让他有了固定收入。”翔发集团祥发工贸叶竹跃告诉记者,一些不便回家的退养渔民都会自带午餐上班,午休时他们可以到集中区的工会驿站自热饭菜,小憩一会。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下一步,翔安区将继续招商优商,及时优化扩充集中区业务订单,竭力提升集中区就业人数。

此外,还有一个好消息——下个月翔安手加工业务拟发放到小嶝、欧厝、琼头等被征地和海域退养社区,每个加工点预计能新增200个就业岗位,充分发挥转产就业集中区辐射带动作用,用实际行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晨报记者陈晓青通讯员叶晓菲)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