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福全古城探新路——一篇报道引发的思考

2014-05-09 15:16:40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港澳福全同乡会原会长、顾问许自展“说书”
  • 澳门金井同乡会会长蒋海棠:一颗爱乡的心
  • 港澳福全同乡会会长曾国雄:含泪谈“根”
  • 一座古城墙:800多位港澳同胞的情怀

曾国雄:含泪谈“根”

英雄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曾国雄,港澳福全同乡会会长,一位穿着潇洒、气质时尚的铮铮男人,一位英语、粤语张口就来的“洋派人士”,一谈及故乡福全,竟顾不上与记者初次见面的“礼数”,泪花夺眶而出,不能自己。

含泪谈“根”,成了曾国雄给记者最深刻的印象。

3岁就和父母一起离开福全到香港谋生的曾国雄告诉记者,福全就是他的根,每一次回乡,他都在追根,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他心中的根的蕴义有所不同罢了。今年的清明,曾国雄再次驱车返乡,哪怕要花上比平常多2倍的时间,曾国雄依旧痴心不改、风雨无阻。

年少时,根是故乡的那所老房子

曾国雄坐在车后座,看着车开过关口驶入深圳,不禁让他想起了12岁时第一次过关回乡的情形。

“一家8口一张床,4天供应4小时水”,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祖国大陆的人去香港讨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干着最脏、最累的工作不说,每天都得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一天工资不过10块钱,即便这样,还得求人讨一份工作。尽管这么艰苦,可大多数在香港谋生的内地人仍旧想着一点一点地存钱,寄回老家。在曾国雄的印象中,那时,最常听人说的一句话便是:“要回老家盖房子。”

将家中的老房子修一修,或者在老家盖一栋新房子是不少在港谋生人们的目标,曾国雄一家也不例外。1970年,父亲想回去看看家里的老房子,便带着曾国雄和5个兄弟姐妹回乡。四五袋行李里面装的都是吃的、用的、穿的,老家那时非常贫困,买不起猪油也买不起肉。父亲特地买来猪肉,先炸成块,再压制成饼,直径30多公分长的猪油饼,父亲就带了好几个。那时从香港到深圳,单单过海关,就花了近4个小时。

买好了从深圳到福建的车票,可接连不断的大暴雨把深圳变成一片汪洋。道路被淹,车子不能走,父亲和不少乘客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他们的极力争取之下,车站终于决定发车,不过车子只能在白天慢慢走,晚上不能走。虽然不乐意,为了安全也只好将就。在车上,曾国雄和几个年轻人坐在最后一排,破破烂烂的铁皮车走起来“哐当哐当”地响,车上的3个大喇叭估计几里外都能听得见,遇到坑坑洼洼的路面,曾国雄和几个年轻人便不停地被弹起又落下,头磕在车顶上“咚咚”作响。就这样走了4天3夜才到泉州,还得再转车才到金井,最后雇了辆三轮摩托车,这才回到福全村,回到父亲口中念念不忘的老房子。

长大了,根是父亲矮矮的坟墓

“呦,都已经在高速上了。”曾国雄示意驾驶员在下一个服务区停一下。在服务区的便利店,曾国雄想买点水和吃的,在饮品架上,他的手却在一瓶啤酒前停住了,第一次喝啤酒的情形一下子就清晰浮现在眼前……

那是曾国雄15岁的时候,仍旧是在回乡的途中,不同的是那时身边已经没有了父亲。

他与母亲一同前往超市采购清明回乡的物品,看到货架上的啤酒,曾国雄问母亲:“家乡有啤酒吗?”母亲说:“应该没有。”曾国雄想让家乡的姐夫尝尝鲜,一下就买了4瓶。从深圳前往广州,车子晃晃悠悠地,硬是走了整整6个小时。口渴难耐的曾国雄想起那4瓶啤酒,他伸出手去刚想把绳子解开,想想家乡的人还没有喝过,就又把手缩了回来。转念一想,有4瓶呢,喝一瓶没关系。就这样,伸手、缩手折腾了快半小时,全身都渴得有点发软,曾国雄一咬牙,拿出了1瓶。用劲咬开了瓶盖,猛地喝上一口,“原来啤酒那么难喝呀!”

和母亲辗转回到福全村,家中新房子已经建好了,门口的几棵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才刚到门口,母亲就蹲在地上哭得泣不成声,雨水不一会就将她全身打湿了,她也都浑然不觉。

曾国雄赶紧过去给母亲打伞,听着母亲哭泣声,他倔强地把头昂得高高的,不让眼泪流下来。父亲在外辛苦打拼那么多年,没别的愿望,就想回家盖房子,如今,房子盖好了,父亲却不在了。哪怕时隔数十年,每每想到这些,曾国雄仍旧伤心不已。

现在,文化是根

清晨出门,快天黑才到福全。近10个小时的车马劳顿,一见到福全村古城墙,曾国雄倦意全消。

位于深沪与围头港之间的福全村,一道180米的古城墙横亘于新老建筑之间,城楼建于城门之上,1米左右长,20厘米方的花岗岩条石垒砌外墙,角石垒砌内墙,中间夯土填实。穿城门而过,往右拾阶而上,迎风立于城楼,极目远望,似又见当年士兵御敌之勇敢,守城之决绝。

福全古城兴建于1387年,与崇武、金门、高浦同级。2007年,福全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内外福全人无不欢喜鼓舞。

在香港和澳门地区,有近700名福全乡亲。1997年,在知名华侨蒋建友的发起下,港澳福全同乡会成立,曾国雄为现任会长。

自同乡会成立以来,福全侨亲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家乡建设和发展。想家乡、念家乡,最难忘记古城墙。当有人提议修复古城墙时,旅港澳乡亲无不赞同。因为,那延绵2公里长的古城墙和城墙围住的福全文化,早已是融进骨血的福全之“根”了。

曾国雄伸手触摸着城墙的每一块石头,感受着乡亲们对自己的重托:让福全文化为更为人所知。曾国雄清晰地记得,在同乡会筹集资金修复古城那天,一位50多岁、头上已闪烁银发的阿嬷,从衣服的内兜掏出一个红塑料袋,颤颤巍巍地打开,将零零碎碎的1000元港币投入捐款箱。目睹这一幕,曾国雄一阵心酸,这位阿嬷是清洁工,每月的收入不过5000元,家中还有4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仍旧掏出1000元来修古城,因为在福全人的心中,修古城就是续根脉。

以上为《泉州企业家》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标明来源。

[责任编辑:黄秋蓉]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