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泉州农商经验”

2016-01-04 10:55:23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访福建省农信联社副主任、泉州农商银行董事长陈金德

泉州农商银行:普惠金融的“泉州农商经验”

福建省农信联社副主任、泉州农商银行董事长陈金德

泉州企业家杂志(本刊记者 林锦旺)面向泉州市民发行,将循环贷款加载卡内,额度循环使用,打造市民的“家庭备用金”,这张名为“普惠金融卡”的新型信用卡是泉州农商银行最近研发的普惠金融产品之一,也是该行创新普惠金融的成果体现。

在“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国家重点战略背景下,作为支农支小支民生主力军,泉州农商银行举全行之力“打造普惠金融名片”,面对普惠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回报率低等普遍问题,该行发挥机制活、流程短等法人银行决策优势,在渠道、产品、风险防控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普惠金融的便捷化和安全性双赢。

由这组数据便可见一斑:2015年,泉州农商银行2015年93.5亿元的贷款总量,普惠金融占比达80%以上。在2015泉州金融峰会上,普惠金融卡以3345票投票高居第一名,荣获“最佳金融产品创新奖”。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泉州市农信系统党委书记,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金德,对普惠金融有着近20年的经验和切身体验,采访过程中,他活用中央“三严三实”精神的一句话让记者记忆犹新,围绕以“创新普惠金融”为中心,坚持“管理要严,业务要实”。

创新渠道:让金融服务便捷化

陈金德认为,普惠金融创新,前提是“牢牢记住自己的定位”。泉州农商银行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助力小微、造福民生”,也就是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为农村、小微企业和民生。

“不与大行争地盘,专注普惠”,陈金德说得言简意赅。

实现服务对象广覆盖是普惠的第一要务;而针对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流动性较大、分布较为分散等特点,在新常态背景下创建渠道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泉州农商银行共有52个物理营业网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渠道,缩小服务半径,深入社区和农村,以小区店铺为网络,布设197个小额支付便民点,将小额支付便民点设到了居民的家门口,配备“流动服务车”,将银行柜台搬到小区居民和村民“家门口”,为他们提供现场办理开户、办理信用卡、领取社保金、代缴水电费等各项业务,实现服务“零距离”。尤其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和较为特别的弱势群体,还提供金融上门服务,比如僻远工厂的外来打工者和长期卧床或者腿脚不便出门的孤寡老人,解决了他们存取汇款的难题。

线下渠道的创建和拓宽,有效实现了普惠服务人群的广覆盖,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普惠金融便捷化,泉州农商行主动融入互联网,进一步完善电子渠道的创建,目前形成了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各端口、多工具齐全的支付系统。

“先加互联网,熟悉互联网之后,然后才能谈互联网+,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让普惠金融更加便捷。”陈金德说。

[责任编辑:陈玉玲]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