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不断的黎大情缘——访泉州黎明大学首届毕业生杨钊

2018-11-05 17:06:24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黎大的传统,我辈有贡献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也许当年一个冒失、一个挣扎,后来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在“学教相长、宽容宽松”的黎大,第一届学生会主席杨钊干了不少类似的事情。

杨钊回忆说,当年学校初创,学校有好多70、80岁的老先生,但这些老学究身上没有太多的酸腐气,十分务实。他记得当时的陈啟舟校长,是绝不许学生穿拖鞋、留长发入校的。每天早上,自己早早地站在校门口,见一个逮一个,十分认真。可能当时觉得这些老学究们管得太死了,但如今回想起来,方感觉受益良多。

改革开放初期,侨乡与生俱来的活跃已无处不在,再加上年轻人好新好奇的天性,杨钊和那一届的学生还是在黎大上演了几次管与活的交锋。

身为学生会主席,杨钊也想干点事,他和几个热心的同学跑到华大、师专去取经,看到华大周末舞会深受同学欢迎,杨钊也想在黎大办场舞会。想法一提出,马上被老师给否定了。杨钊不甘心,拉着几个活跃份子,自掏学费到工人文化宫学跳舞,还不辞辛苦地去华大拷回舞曲,风风火火地办起了舞会。前来阻止的老师,竟也鬼使神差地被拉下教室变成的简易舞池跳了起来。就这样,原本被严禁的舞会在黎大办成了,虽然老师只同意开到晚上11点……据说,这个舞会如今已演化成黎大土建系每年一次的化妆舞会了。

无独有偶,黎大工民建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组织一次外出考察也是当年杨钊和同学们与老师磨合的成果。

华侨大学工民建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都会去北京考察一趟,在当年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了。有样看样,当杨钊和同学们向学校提出同样的要求时,老师二话不说,一口回绝了。杨钊他们不甘心,便提笔写信给在黎大一言九鼎的梁老,要求学校同意他们出去参观实习,增长见识。谁曾想,梁老竟回信同意了。

“这趟出行,不仅增长了见识,也使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就能办成许多办不成的事。这或许是这次出行给我们更大的影响吧!”杨钊这样说道。

重实践接地气,黎大不落伍

离开学校已经数十年了,杨钊手上也用过不少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评价黎大,杨钊一直很欣慰、很认可黎大注重实践培养人才的办学方向。

注重实践,务实办学是黎大初创时,梁老确定的办学理念。“你知道吗?当年我们的测绘测量课,就是在浮桥镇的工地上上的!”杨钊至今记忆犹新。

测绘测量是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哪怕理论学得再深透,不会操作全是白搭。机缘巧合,杨钊他们刚要开始教授测量课时,浮桥镇正准备大兴土木、建楼建房。结果发现,全镇连一张基础的建筑现状图都没有,没办法,镇政府找到了黎大。老师们便带着学生、卷着铺盖,在浮桥镇整整呆了一个多月。尽管条件艰苦,却换来全班同学过硬的测绘本领。要知道,哪怕到了现在,测绘仍是建筑领域的基础:要建一栋楼,得先定位、先放样,这些都离不开测量。之后才是力学、配筋、看图纸……

无独有偶,杨钊告诉笔者,当时他们的毕业设计,做的就是真实的项目,而不是虚拟的。

当年,泉州市建委副主任张永祥兼任黎大副校长,泉州市人大准备兴建自己的办公楼,张副主任近水楼台,把这个项目拿给黎大土建系第一届毕业生作为毕业设计的项目。真正要落地的项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毕业之前,被这样真刀真枪地洗礼一次,职业能力不提高都难!”杨钊感慨地说。

注重实践的教学,坚持把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今天的黎大一直这样坚持着。杨钊认为,这是黎大的根,这个根不能丢。

诚然,坚持这种办学理念的黎大,不仅为泉州培养了一大批扎根泉州的人才,更为黎大收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专技名望。黎大的许多专业常年保持着毕业生“一生难求”的局面。

作为黎大首届毕业生,毕业前夕,梁老特地为毕业生们献上墨宝,鼓励同学们走向社会,为泉州经济建设贡献力量。杨钊为这样的母校感到骄傲,更珍惜这情牵两代人、影响一辈子的黎大情缘。

[责任编辑:陈玉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