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红砖:独具地域文化特色 蕴含深厚历史文化

2021-07-27 10:34:10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闽南烟炙砖俗称闽南红砖,在闽南地区民居建筑上大量使用。最初,人们使用当地的陶土,利用松枝烧制成砖,铺贴使用在建筑表皮,从功能角度而言,对建筑结构起到更好的保护和加固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闽南红砖厚重的色泽,烟炙形成的天然花纹,让大众对其在艺术造型的角度上也提出了更多想法,铺贴样式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考工记》中“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时,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铄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作也”,从中不难看出,国人对手工艺文明有着高度的认知,对器物的美学评价体系,也伴随着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起来。

闽南红砖在作为建筑材料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成蕴含了人们美学修养和审美观点的工艺素材。目前,我们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地案例可以明确看到,它的建筑保护功能和装饰功能二者之间从来没有清晰的界线,成为既可以欣赏又可以使用的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材料之一。在传播和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观点的图式上,主要有以下五种美学隐喻特征。

长幼有序的人伦之美。以儒道释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器物的制作和设计强调功能美。“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儒学思想强调事物造型为其功能服务,让外露造型与潜在功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美学思想;“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大道至简的道家思想,也是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点格物致知、器进于道的美学认知。这种以伦理纲常为社会规范的传统文化,使得闽南建筑在建构时严格遵循等级制度、长幼尊卑的秩序。而贴敷其上的闽南红砖,往往最初以最质朴的形象出现。

工匠们在建筑的墙体、墙角柱的砌筑上多使用五花头,在倒层、墙角柱的位置使用四花头,在分墙牵线边框做万字体时使用太兴,在倒墙牵线边框做万字体时使用中兴,在镜墙卧砌墙框时使用火佃,在封山墙归尾做人字体时采用油面(又称七寸砖),在铺贴厅则使用四角尺六,铺厅、做人字形或工字形时则使用尺二;在大厅堂内铺地面则使用六角尺六,较小些的厅堂则按等级或长幼分别使用六角尺四或小六角,房间内铺地则使用油标。

从最常使用的闽南红砖看,既有铺贴上的人字形、工字形、六边形等基础的组合方式,又有其严格的长幼秩序。典型的建筑代表有福建南安官桥漳里村的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独具匠心的功能之美。长期的农耕社会形成的器物造型文化,从最初的满足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墨家的“强本节用”到清代李渔的《闲情偶记》所体现的古代设计美学都是遵循器物使用的基础功能为出发点,强调从功能出发,工匠技艺精神的物化体现。闽南民居建筑的“皇宫起”样式就是在哲学系统下的匠心美学体现。

泉州开元寺中的“出砖入石”和红砖的万字纹拼贴,都是工匠们在民居建筑中大量使用的装饰手法。这些装饰手段的使用之初,是为了增强建筑的使用寿命同时起到修饰建筑的作用,到后面发展成为根据建筑的位置,建筑的类型,运用不同的造型,蕴含了不同的美学思想。故今天,人们能在闽南佛教建筑上发现万字纹的使用多过民居建筑。而在泉州晋江的梧林村,闽南红砖还产生了新的样式,如压床砖、婚礼专用的喜字砖等专用造型,这也是闽南红砖贴合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的独特创造。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泉州精美瓦当会“说话” 揭示闽南红砖建筑起源

泉州精美瓦当会“说话” 揭示闽南红砖建筑起源

这批瓦当是近一两年来,市文保中心从泉州各个地方搜罗征集到的。其中大部分的瓦当呈橙黄色、黄色和...更多

2014-11-13 09:01:43

姑嫂塔:勿忘历史耻辱 传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

位于姑嫂塔东面的港前村,当年属永宁管辖,也是在1940年7·16惨案中遭受轰炸的村庄之一。近日,笔者...更多

2021-07-16 13:45:13

陈和永:非遗传承人 40多年与古厝为伴

到达海沧莲塘别墅时,陈和永刚从工地过来。跟长期户外工作的人一样,陈和永黝黑、健硕。在海沧,他...更多

2021-07-02 16:35:34
陈和永:每栋古厝都有它的特别之处

陈和永:每栋古厝都有它的特别之处

以前的闽南,一条长路,走没两步就有一栋古厝。有的富丽,有的质朴。屋顶中间凹陷,两端翘起,宛如...更多

2021-07-02 16:31:18
六胜塔:见证泉州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六胜塔:见证泉州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这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航标。作为泉州湾航道的主要航标塔,这座巍然...更多

2021-06-22 15: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