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墩”:把东西使劲地放下 与“敦”“顿”同义

2021-08-10 10:16:37 来源: 闽南日报

0浏览 评论0

“墩”有一义为“用力猛地往下放”。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好说话将孩儿放了,只当不的他打甕墩盆乔样势。”管桦《清风店》二:“曹克星看着女儿的脸色,看着妻子的脸色,突然把粥碗一墩,哗啦一声,把筷子摔在桌子上。”

“敦”一义“犹顿”。把东西使劲地放下。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失笑,自解叹,自敦搠。”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空教我哭啼啼自敦自摔,百般地唤不回来。”《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七回:“素姐为不叫他往皇姑寺去,从此敦葫芦挣马杓发作。”

如此,“墩”“敦”与“顿”都同有这一义。

本地闽南话,“墩”(d’nui阳去),义同。如:“伊无情愿做,将一盆花墩我脚边,险儿墩破花盆儿。”

不过,本地话中,不一定都“用力猛地”或“使劲”放下,使的力气不大,甚至轻细的,也叫作“墩”。如:“我捧一盘菜墩桌儿顶。”

它也表示人很快坐下或重物放下的动作。如:“你一下来,现墩椅儿坐,全无要凑脚手。”“一大桶水,他墩里面,要洗土脚。”

因同义,所以用“敦”“顿”,也都行。(记者郑通和)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