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区民警林志庭扎根基层警务 化解群众大小纠纷

2021-11-17 16:24:36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黝黑的肤色,面对群众时质朴的微笑,还有那每天穿梭于社区大街小巷忙碌而矫健的身影,他是大家熟识的社区民警“小林”。

38岁的林志庭从警14年,现为泉州台商投资区公安分局张坂派出所民警。他2020年从内勤岗位转为警务区工作,作为社区警务工作“新手”,扎根基层勤耕耘,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群众信任的“邻家”警官。他荣立三等功1次,荣获泉州市“优秀公务员”4次、“分局嘉奖”1次、“优秀共产党员”4次,获评台商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扎根基层警务 精准采集信息

自去年起,台商区公安分局积极探索社区警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打通服务群众和治安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2020年5月27日,张坂镇滨山片区“一室两中心”挂牌成立。林志庭从警务工作新手迅速进入角色,成为扎根基层的警务“实干家”,努力将警务室打造成“矛盾纠纷调解点、安全知识宣传点、警民感情联络点、治安防范支撑点”。

在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林志庭带领警务助理认真梳理辖区住户情况,应用手机采集平台“汇智理”,协同网格员、村委,通过大面采集、遗漏后补的方式,加强辖区人员底数排查,工作中反复对照户籍常住、流动人口信息,“同网”开展基础信息采集,实现“一次入户、应采尽采”,并及时更新、维护基础信息。

此前,安溪警方请求协助查找台商区一名受害人制作调查笔录,经查询其住址为某村119号,但通过日常入户访查,该人员“汇智理”登记实际居住地址为某村199号。起初兄弟单位同事认为研判无误,并要求先行到119号家中找人,但却查无此人。在林志庭的带领下,一行人成功在199号找到该受害人,兄弟单位对林志庭高效精准的信息采集录入表示由衷赞叹。

践行“枫桥经验” 化解群众纠纷

“他帮理不帮亲,说的也都在理,我愿意听他的。”这是群众对林志庭的评价。

农村警务复杂,群众鸡毛蒜皮的小矛盾也有可能引发大事件。林志庭积极实践“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枫桥经验”,纠纷处置获得群众认可。

去年,台商区张坂镇莲新村与惠安县山霞镇田边村因疫情防控期间道路封堵问题引发纠纷,数十名群众聚集现场发生争执,情绪激动。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防止引发群体性事件,林志庭对现场群众开展政策宣传和讲解,并立即与张坂镇政府工作人员召集两村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现场调解。经过1个多小时处置,双方村民达成共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合规合理合法开展防控工作,事态得到高效妥善化解。

按照“近距离接触群众,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原则,林志庭以听、查、看、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各类矛盾纠纷,综合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次化解双方矛盾。

积极奔走救助 母子摆脱“黑户”

“多亏了林警官帮我们母子跑前跑后,我们才能顺利落户,终于不是‘黑户’了。”日前,家住张坂镇苏坑村、30多岁的苏女士说道。

此前,张坂派出所在开展人口普查时发现,苏坑村5岁男童小东(化名)尚未入户籍,并发现其母亲苏女士也没有户口。林志庭获悉后展开调查,原来苏女士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苏坑村某路口,被当时50多岁的村民苏阿姨捡到,苏女士20岁后外出打工期间,结识男友并生下儿子小东,因为无户口无法办理结婚证,小东一出生就没有落户。而在生下小东的第二年,男友抛弃了他们母子,苏女士只得独自带着小东回到苏坑村生活。因无户口找不到稳定工作,平时苏女士只能靠打零工抚养小东,母子相依为命。

林志庭一方面积极协调部门、村委会在生活上关怀苏女士母子,另一方面积极奔走落实他们的户口问题,5个多月后,终于帮母子顺利落户,苏女士也可以办理医社保等,生活多了一重保障,小东也能安心就学。“社区警务工作,就是要让老百姓体验到派出所开到了家门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说。

如今,辖区群众不管遇到大小事都会第一个想到“小林”。以警务室为中心,林志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警务区管理模式。他将派出所与村级巡逻相结合,对辖区实行定时与不定时巡逻,通过建立常态化、多方参与的巡逻机制,强化了对辖区重点部位的管控,掌握了治安动态,有效维护各辖区治安稳定,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报记者 罗剑生 通讯员 辛伟彬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社区民警与群众打成一片 成为群众信任“邻家”警官

社区民警与群众打成一片 成为群众信任“邻家”警

黝黑的肤色,面对群众质朴的微笑,还有每天穿梭于社区的忙碌身影,他是大家熟识的社区民警小林。38...更多

2021-11-10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