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长财:深入基层打硬仗 弘扬正气抓热点

2021-11-15 09:06:31 来源: 石狮日报

0浏览 评论0

“许长财同志从事新闻工作30年,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此颁发荣誉证书。”日前,石狮日报社资深记者、编辑许长财收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寄来的从事新闻工作30年的荣誉证书。大红烫金证书的背后,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执着坚守和辛勤付出。

深入基层打硬仗

许长财自1991年到邵武市委报道组开始就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99年元月2日,来到石狮工作。面临着语言不通、思维方式不同、采访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他没有退却,继续发挥能吃苦、能打硬仗的作风,做到“五勤”,即眼勤、嘴勤、腿勤、脑勤、笔勤。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慢慢适应,并陆续写出一大批有分量的新闻作品。尤其是1999年10月,当年第10号台风正面袭击石狮,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威胁。为真实记录石狮社会各界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这严重灾害的实景,在报社领导安排和带领下,许长财与其他同仁始终坚守第一线,记录下大量真实的第一手现场资料。主打文章《大风歌》,除激动人心的文字外,还有《惊涛裂岸》等多张极富感染力的大照片,生动再现了军民同心抗大灾的场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深入基层采写鲜活新闻一直贯穿他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全过程。与渔民一起下海捕鱼且过夜了解渔民的辛劳、夜里暗访非法采石等等一系列广受大家关注的报道不时出现,诉说着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担当。

奉献爱心为群众

在许长财长期的记者生涯中,爱心报道一直是他报道工作的主旋律。他是石狮日报社热线部成立时最早一批成员,在他担任热线部主任后,做了大量的爱心新闻,在报社编委会领导和大家努力下,爱心栏目成为福建省名专栏。

2011年8月18日,本报记者接到一个店主来信,称其店里收留了一个多年前被人拐骗到石狮的小孩。如今小孩要找亲人,却不知父亲在哪、老家在哪。许长财及其他几名同事采访后,第二天就以《流浪男儿想回家》为题进行报道。此事引起时任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重视,他通过微博发出呼吁并引起广泛关注。安徽蒙城热心读者杨风看到本报记者寻亲微博及小孩图片后,给本报热线及记者打来电话,把杨振父亲的电话告诉记者。本报把握时机,抢先进行系列报道,促成失散多年的父子相认,体现媒体的责任和爱心。

多年来,许长财不断地采写和编发报道,和同事们一起发动社会各界为弱势群体捐款献爱心,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白血病男孩小炜事件获得捐款40多万元、5岁男孩豪豪事件获得捐款15多万元、前埔村尿毒症少年蔡铧清获得捐款超50万元并换肾成功、港边村白血病患者康智荣事件获得捐款超38万元、东埔白血病患儿邱绍均获得捐款近300万元、为驻石狮某部新战士李蒙蒙被严重烫伤的妹妹筹集50多万元爱心款等等,大批弱势群体受到帮助。

弘扬正气抓热点

除了爱心报道,许长财还特别关注社会热点,采写了大量热点报道和深度报道。2002年4月,许长财了解到江西彭泽人张炎福靠着自学的法律知识,经常为法律知识匮乏的务工者提供法律服务。许长财觉得,这一事件在全国民营经济重镇晋江和石狮来说,有着较大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于是,他通过深入采访,发表了《晋江有个“打工律师”》的报道,这篇报道当年获得福建省及全国县市报新闻奖。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2014年以来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许长财紧跟改革步伐,持续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做法与成效进行报道。从2014年10月开始,就开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专栏,集中有序地对公立医院改革中取得的成绩进行报道,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公立医院改革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择一事终一生,这是许长财30年新闻生涯的真实写照。他的努力也受到上级和同事们的认可,他先后于2011年度、2012年度被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相信一座城市的正能量来自每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个人的小善累积起来,就是城市的大善,我们需要把镜头对准百姓,去寻找更多的正能量,给这个社会增加温度。为了这个城市的温度,我已经整装再出发。”说这话时,许长财的眼睛里写满了坚韧和从容。

(记者张军璞)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