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保育钧:宪法应体现所有制经济承诺
2014-04-09 11:26:00 来源: 财新网
0浏览 评论0条
【财新网】(记者林金冰)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已步入制度保障的新时代,但要真正兑现承诺仍面临重重困难。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眼前最迫切之事是将中共关于所有制经济的承诺转化成国家法律意志,对《宪法》作相应修改,以此修订其他相关法律。
保育钧4月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达前述观点。
数十年来,民营经济从不合法到合法,从体制外到补充至体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钧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政策。
他同时提醒,政策也有其局限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是建立于与国有企业有所区别的基础之上,“多年来我们呼吁平等竞争和一视同仁,但很难,因为制定政策的基础就不平等”。保育钧说。
目前,非公经济支撑着中国90%以上就业及70%以上税收,但长期遭受不公平待遇。从2005年鼓励民间投资的“老36条”,到2010年的“新36条”,再到此后的42项实施细则,一项项政策旨在打破“天花板”、“弹簧门”,最终落实都不尽理想。
保育钧表示,政策执行会受政府部门、地区和人为因素的诸多影响,结果往往变化多端,乃至引发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这不仅影响民企发展,更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去年秋季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育钧认为,这表明中央决心彻底改变过往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今后将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依据市场竞争规律来配置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已从以往主要依靠政策,进入主要依靠制度保障、平等竞争的新时代。”他说,要将承诺和保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经历艰难历程,不断地深化改革、全面改革。
他认为当下最急迫之事,是要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以及关于所有制经济的相关承诺,变成国家的法律意志,对《宪法》作相应修改,以修订其他相关法律,如反垄断法、土地法、土地承包法、刑法、税法和银行法等。因为,这些法律法规不合时宜的部分内容,仍在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执政以来,曾多次开会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下放审批权限,激发市场内生动力。保育钧以自己的观察出发,认为这些举措作用并非很大,因为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作出修改,民间投资积极性仍是受抑,“中央的方针政策还没有变成各个部门的实际行动”。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6-05-31)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北京病逝 享年74岁
- (2016-05-31)保育钧因病去世享年74岁 曾奏响拨乱反正第一声
- (2016-05-31)南通籍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病逝(图)
- (2016-05-31)保育钧:知识分子政策大转弯
- (2016-05-31)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逝世 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