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元代大富豪凌恢甫觅踪记 曾独资重建六胜塔
兴衰成败 传奇不断
由于历史文献中罕有记载,凌恢甫的身份一度令世人猜测不已,有的说他是本地船商,有的说是海外富商,也有的说是中原来的大富豪。而现在文史界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凌恢甫是锦江一带的大富商,他的财富来源主要靠的是对外通商贸易。
石湖古时是泉州沿海一个重要的港湾,在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发达,石湖港和安海港一样,是中外商船寄泊、来往之处。据说当时石湖一带曾围筑城墙,且有渡口十几个,所泊通商船只数量惊人。李国宏认为,正是由于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繁华,才造就了凌恢甫的富甲一方,“而他也非常懂得报恩,这才花了3年多的时间去重建六胜塔,为当地的海商、渔民祈求平安”。
李国宏称,《清源丽史》是为数不多的曾提及凌恢甫的古书,该书为泉州传奇文言小说,但里面内容糅合了泉州诸多重要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书中将凌恢甫称为“凌翁”,内容里有提及他携女儿避乱一事(即躲避泉州亦思巴奚战乱)。
亦思巴奚战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长达近10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这场兵乱波及泉州、福州、兴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乱期间和过后还发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杀,它重创了泉州、兴化一带的社会经济,更导致当时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极一时的海外贸易大幅衰落。当这场战乱发生时,几乎所有的贸易商人都被严重波及,而凌恢甫在此时逃难也属情理之中。
但在锦江却流传着关于凌恢甫避难不同的传说。锦江村老人协会会长纪乃理告诉记者说,当地流传着凌恢甫因逾制建造“王宫”而被元军追杀,最终逃难去了广东的传说。锦江村中如今还留有“五宫部”,是凌恢甫原来打算建造的王宫建筑,后来改建成寺庙,即凤山宫、妈祖宫、正觉院、朱文公祠、开闽王5座寺庙。现在“五宫部”只剩下凤山宫和正觉院2座寺庙,妈祖宫已成为幼儿园,而其他两座寺庙的遗址也在周围。从高处俯瞰,“五宫部”的地理位置大约形成一个等腰梯形。
纪乃理称,在民间传说中,富商凌恢甫在锦江辟荒,打算建一座府邸,并请来风水师查看风水。结果风水师指出这附近有风水眼,主人以后会当皇帝。凌恢甫听后满心欢喜,立即着手准备建造5座王宫。不料,风水师后来与凌恢甫反目,四处散播消息说凌恢甫要叛变,元帝听后暴怒,立即下令派兵围剿。凌恢甫闻讯慌忙叫人将5座王宫改建成5座寺庙,并连夜逃往广东避难。
李国宏表示,关于凌恢甫的民间传说不可信,他认为凌恢甫一生的兴衰与那时整个泉州的兴衰几乎是“同步”的,在泉州港兴盛之时,凌恢甫抓住机遇,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当泉州在1357年至1366年间遭遇亦思巴奚战乱,逐渐走向衰落,此时的凌恢甫事业上也大受打击,无奈之下只得向外逃难。“他(凌恢甫)起伏跌宕的一生恰恰就是当时元代泉州的一个缩影。”
对于为何甚少有史书记载凌恢甫,文史学家们认为很可能同亦思巴奚战乱也有关系,这一长达近10年的战乱不仅打垮了当时泉州的经济,同时也造成大量史册被焚,人们流离失所的状况,在这种极端的战乱背景下,凌恢甫被文献忽略就不足为奇了。
后裔流散 祖谱憾失
在蚶江古渡口边、国姓寨的西南方有一个小山坡,山坡上有个不起眼的石坟,据说这个墓便是凌恢甫父母的合葬墓,又被当地村民们称作凌氏祖墓。可如今在锦江已经没有凌氏居住了,那么凌恢甫的后裔现在何方?
记者经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现为泉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的凌文彬先生,正是凌恢甫一族的后裔。凌文彬告诉记者,凌姓在中国虽是小姓,但亦属汉族,有人称他们是回族,甚至是阿拉伯人,这都是错误的。泉州凌氏来自河北省河间地区,所以凌氏后人取“河间”为大堂号。凌文彬少年时就听他的伯父说,他们这一族的凌氏来自蚶江,小堂号为“锦江”,大门的横匾也写着“锦江衍派”。据伯父所述,锦江凌氏曾有一本族谱,可惜早在清朝时就遗失了,而且族人四散,现在很难再整理出完整的族谱了。“我只知道锦江凌氏小宗的开支祖叫凌恢甫,是遐迩闻名的大富商和慈善家。据说他还曾在安溪等地购置田地。”
纪乃理表示,锦江凌氏在古代声名赫赫,而且与其他姓氏相处融洽,锦江当地有洪氏的先祖曾在凌家当过管家,至今这支洪氏还自称“大门洪”,用以纪念其先祖守护凌家的日子。
元末,凌恢甫逃难,具体去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逃至安溪;一说他避难广东;还有一说是乘船去了台湾。对此,凌文彬表示他也不了解确切情况,但有听说祖先可能是去了广东的海陆丰,他还称在台湾确实有锦江凌氏的后裔,据说人丁十分兴旺。记者查阅了一下广东凌氏的资料,发现广东凌氏的人口不少,像凌屋村、凌边村等地都是凌氏的聚居地。遗憾的是,尚未能从中发现与凌恢甫有联系的锦江凌氏后裔。而在安溪,目前也没有打听到有锦江凌氏的族人。
由于无法知悉凌恢甫的最终下落,所以也无从了解他的晚年生活。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当年六胜塔在为古代远航船只指引方向之时,凌恢甫便早已在人们心头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暖灯。
□记者 吴拏云/文 戴涵琦/图(除署名外)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04-03)泉州西街,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历史坐标
- (2014-04-13)名博建言泉州旅游:保留古迹带小吃出“深闺”(图)
- (2014-04-22)7闽商上榜福布斯华人富豪榜 恒安二老并列福建首富
- (2014-04-27)千年泉榕古道疑藏身马甲 历史可能比洛阳桥还长
参与评论